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李志荣
2月1日,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有150个服务床位的桂阳县城区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该县龙潭、鹿峰两街道和正和镇的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城市“三无人员”从此有了一个新家。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全省共安排资金1.29亿元,资助25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80个照料护理区改造项目和26个敬老院维修项目,重点解决特困人员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需求。
2018年,我省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普遍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有温度、更增厚度。
分类保障,一户一策
2018年5月26日,省民政厅党组到驻村帮扶点泸溪县武溪镇红岩村开展集中调研,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全体与会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重大部署,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座谈,共同研究“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有效措施。
这场调研活动结束以后,更大的专题调研随即展开。省民政厅组成7个调研组,先后到14个市(州)42个县(市、区)256个村,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具体意见。
通过精准调研、科学评估,当年10月,省民政厅出台《湖南省民政厅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7部门下发《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两个文件统筹推进老区扶贫、罗霄山片区扶贫、驻村扶贫,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一户一档、一户一策,聚焦分类保障、拓展对象范围、建立支出型贫困制度、低保渐退期、政策有效衔接、加大帮扶力度等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推进兜底保障工作的系统性思维。
今年2月1日,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截至2018年底,全省99万名兜底对象分类保障到位,农村低保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年4098元,月人均救助196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34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平均每人每月64元和57元,完成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任务。”
突出精准,综合施策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位困难群众。为此,全省民政系统2018年在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进退及时”的同时,扎实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规范清理城市低保对象,深化农村低保清理整顿,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促进社会救助政策发挥最佳效益。
常德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城乡低保、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和特困供养专项治理,按照“先核对、再救助”原则,全面运用低收入家庭认定信息平台,开展低保等申请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确保对象认定精准。长沙市开发社会救助保障对象经济状况预警系统,对正在享受低保和特困供养的对象每月定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各县(市、区)根据预警提示,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处理。
全省实现了“互联网+监督”平台信息共享,民政相关业务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及社会公众的检查和监督,自动屏蔽了手工条件下“人情保”“关系保”的管理漏洞,推动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
2018年,全省民政系统还狠抓了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有专门办公场所、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专用办公设备、有专业制度体系的“五有五专”民政所(办)。在村(居)设置1名兼职民生协理员,负责村级有关民政服务工作的落实。民政基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现全部纳入指导性目录。
救助面更广,救得更及时
延续近两个月时间,筹集各类资金1500多万元,采购棉被、棉衣、棉裤、棉鞋以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走访慰问15680户、近30000人次,这是石门县“迎新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兜底保障对象、“三留守人员”等困难对象进行走访慰问的成绩单。同一时间段,这场爱心大奉献遍及三湘四水,点燃了临时救助在这个寒冬的暖暖温情。
2018年,我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筑牢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全省突出“托底线、救急难”,科学确定急难型与支出型临时救助对象范围、临时救助标准、申办程序和资金管理,建立临时救助乡镇备用金制度,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衡阳市建立快速响应及时发现机制,在村里设置民生协理员,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对于1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资金由乡镇直接审批,较好地化解了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张家界市永定区构建“救急难”信息平台,注重急难救助与其他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每年整合各部门救助资金1000多万元,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了综合救助能力。
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面、增加丰富救助内涵,是我省进一步织牢兜底保障网的最大亮点。一是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给予恰当的制度安排。以前,这一块普遍被忽视,2018年我省在制度顶层设计中明确:在低保审核审批核算家庭收入时,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将同时考虑因重残、重病、教育等刚性支出,累计超过上年度家庭年收入2倍以上的,予以适当扣减。同时,考虑贫困家庭必要的就业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也可适当扣减。二是设立渐退期。我省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允许有不超过一年的渐退期。这项制度设计,减轻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断奶”的心理压力。三是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为此,我省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农村特惠保+医疗救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