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一块腊肉,一掬乡情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祖华 张佳伟]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祖华 见习记者 张佳伟

腊肉,对于许多湖南人来说,是一种浓浓乡情的寄托,是儿时味,更是乡愁。

而对于易海丽来说,尤其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事业,更是回报乡亲的一种方式。

易海丽是邵阳县河伯岭乡易老头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板,10年间,从一块腊肉起步,依靠品质赢得市场,依靠腊肉撑起一个家,带领乡亲致富,被评为2018年度邵阳市“最美扶贫人物”。

1月29日,小年,记者来到易海丽的公司,腊肉烤房内柴火正旺,她正在忙着打包,给客户备货。

她告诉记者,2018年,公司腊肉销售再上新台阶,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800万元的销售额意味着要向乡亲们采购近4000头猪、100多头牛、近万只鸭子, 带动周边1000余名乡亲养殖脱贫。

对于现在的成绩,易海丽很开心。“靠腊肉养家,靠腊肉回报乡亲”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1997年,易海丽10岁那年,母亲因病导致下半身瘫痪。为了家庭生活开支,父亲外出打工,她开始挑起了家庭的责任。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轮椅,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坚强的母亲靠两块木板匍匐爬行,自己做饭、种菜、洗衣;附近乡亲看在眼里,经常施以援手,送菜、送米、帮忙干活。母亲的坚强、乡亲的情谊,在易海丽心里种下了“坚强”和“善良”的种子。

高中毕业后,为了贴补家里,她也外出打工,但是,始终放心不下母亲。2009年,她决定回乡创业,同时照顾母亲。

“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回乡创业做什么?”易海丽开始一筹莫展,望着记者动情地说,“回想小时候,乡亲们送的柴火腊肉又美味又温暖,我灵机一动,在外的游子们都忘不了这种正宗的家乡味。于是,我选择了卖腊肉。”易海丽用2000元启动资金,白天跑销路、晚上烘腊肉,自己砍柴、腌制、烘制腊肉。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她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推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努力,易海丽几乎垄断了邵阳县城的酒店腊肉供应。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一把大火,把她的烤房全部烧毁,还要赔偿房东房屋损失。她不服输,借了3万元重新出发。2013年腊肉的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

此后3年,她的厂房在不断扩大,从一开始20多平方米的小烤房到现在拥有两个标准化的烤肉场,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有分割、腌制、风干、烘烤、包装等标准化车间,年生产能力在200万公斤以上。

2017年,是易海丽事业腾飞的关键一年,小作坊转公司化运作,建立了品牌“易老头”,获得了“SC”认证,开始进军电商。产品从腊猪肉拓展到腊牛肉、腊鸭子、猪血丸子等十余个品种,线上、线下齐发力。2017年公司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腊肉,是我的事业,更是乡亲们致富的希望。我家落难时,连村里3岁小孩都来帮我们,而今,我发展起来了,一定要引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易海丽深情地说。

“我家里烤房的腊肉全部来自于乡亲们自己养殖的湘西黑猪、花猪。”易海丽介绍,乡亲们的成品猪、牛、鸭不限量收购,并且,承诺收购价比市场价每公斤高1元。除此之外,她还与826名贫困户签订委托帮扶协议,公司免费提供猪崽,饲养出栏后,按照不低于每公斤14元的保底价回收。贫困户饲养一头猪可收益1300元左右,多养多得。

2018年,易海丽带动农户养殖实现收益近80万元。公司聘请长期用工十几人,还有一些季节性用工。

“现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政府鼓励创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易海丽越说兴致越高,她骄傲地告诉记者,“易老头”腊制品已形成了品牌,在省、市各级展销会上连获奖励;在线上、线下渠道都畅通,回头客一直在稳定成长当中,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我希望更多的乡亲加入到我们的事业中来,共同追梦,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在易海丽的规划中,2019年,她将扩大签约委托帮扶人数,扶持养殖户增加养殖数量,用腊肉事业回报乡亲们的浓浓乡情。

相关专题: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