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老笔匠的新愿景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典波]

1月28日,湘阴县金龙镇香杉村“岳州笔庄”手工制笔作坊,老师傅们在忙碌。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典波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典波

1月28日,春节临近,湘阴县金龙镇香杉村,家家户户贴上大红春联,显得格外喜庆。绿树掩映下,一栋两层楼房内传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楼房前坪,一串串毛笔头架上挂,随风轻轻摆动,如同丰收的果实。

这里,是“岳州笔庄”掌门人易星亮自家的手工制笔作坊。易星亮系着围兜,就着灯光,用梳子细细理顺已过脱脂工序的原毛,然后用竹尺量出长短,用笔刀切割出层次,线绑笔头,修整笔杆……

“春节前后,要毛笔的人增多,手工制作的毛笔更是供不应求。”易星亮整理着自己苦心研制的10多个毛笔新品种。桌上摆着琳琅满目的毛笔,他给每一件都编了号,爱不释手:“每一支都代表一个系列,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

56岁的易星亮,跟毛笔结缘已40多年了。他说,明清时期,毛笔制作行业有两大流派,一个是浙江湖州的“湖派”,另一个就是以湖南为产地的“湘派”。“岳州笔庄”的前身“易人和毛笔社”制作的湘笔,是出口中转站——香港各大商行的免检产品。易星亮小学毕业辍学后,师从湘笔制作大师易人和,几经周折,毛笔早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传承湘笔的精髓,须尊重湘笔千百年来的精神。制笔作坊内,易星亮与当地的易汉军、易正明等6名老师傅在忙碌,分别负责水盆、斗笔、整笔、装饰等不同工种。一簇黄鼠狼尾部的毛发,经过捉毛、石灰浸毛、毛梳成片、齐毛、切毛、整毛等工序后,慢慢才有了笔头的雏形。

“一支传统的纯手工毛笔,最多要经过120多道工序才能制成。只有每一道都做到精湛,才能制作出尖、齐、圆、健的‘四德’毛笔来。”说完,易星亮用已被牛角梳扎得生了厚茧的双手,小心翼翼将笔头与笔杆组合起来,一支新毛笔跃然眼前。他目光如炬,又喃喃自语:“毛笔取自天然,经过我的手才变成艺术品,我的心就是它的魂。”

“岁月变迁,随着书写方式和工具的变更,湘笔渐渐衰落。振兴湘笔,是我一生的最大梦想。”兴之所至,易星亮展示了易人和受省政府邀请担任省外贸公司毛笔类出口产品技术领头人等相关历史资料。令人遗憾的是,因制笔过程单调、枯燥,如今村里制作毛笔的师傅越来越少。

让易星亮欣慰的是,儿子易宇航几年前放弃了优渥的工作,回到他身边继承了祖业,立志要将毛笔制作手艺发扬光大。为了让儿子了解制笔历史,易星亮经常带着儿子登门求教,听老师傅讲述制笔的故事。前年,易星亮父子完成了一件家庭大事:他们在自己制作的毛笔笔杆上刻上了“岳州笔庄”的字样;亮明身份,彰显的是自信和责任。

春节将至,岳阳市王家河畔,易星亮父子共同创办的“岳州笔庄语墨艺术空间”翰墨飘香、门庭若市。易宇航利用春节机会,策划组织了名家书画作品展,特意将“岳州笔庄”的笔一起展示,颇受市民青睐。

为让“岳州笔庄”的笔走进大众视野,易宇航特邀当地书法家试笔论道,并拍摄成视频短片,通过网络传播,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并通过电商等平台,将毛笔卖到了国外。得知“岳州笔庄”开通了宣传湘笔的微信公众号,当地艺术家也纷纷点赞、转发,还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岳州笔庄”毛笔的神采。

春节临近,易星亮没时间休息,他正加紧给北京、上海的艺术家制作定制的毛笔。如今,有了儿子加盟,他更放心地回到制笔一线,研制新笔,乐此不疲。谈及新愿景,易星亮动情地说:“服从内心的召唤,继续做精做响‘岳州笔’,让湘笔传承久远。”

相关专题: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