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常怀感恩心 最美夕阳红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晓华]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吴晓华

农历的年底,灰蒙蒙的雾弥漫在天空,就像过年的“年味”在悄悄地聚集。在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红氮南院小区,一些户主的阳台挂晒着鱼肉,也有早早地贴了春联的,节日的气氛渐渐浓起来。

1月26日是周末,周爹的几个儿女,各自拖家带口前来聚会。用大女儿阿玲的话说,既是来陪陪老爷子,也是为春节团圆“预热”。阿玲是资深军嫂,在长沙市岳麓区一街道办做社区工作,平时有点忙。一大家子人,嬉嬉笑笑,甚是热闹。周爹忙里忙外,满心欢喜,他最喜欢热闹了。

红氮南院小区建于40多年前,当时属于望城的“地标”性建筑。当记者进入小区大院时,感觉规划并不规整,但“曲径”通幽,进入最里面,竟出现一个可停20辆小车的大坪,那肃立的爬杆、树木,似乎在怀念着曾经的辉煌——这里是原望城县红旗氮肥厂宿舍区,红旗氮肥厂建于1966年,鼎盛时期有1000多名职工。

周爹今年72岁,憨厚的面孔,敦实的身材,厚实的手掌尤其令人注目。这是一双紧握铁锤达半个多世纪的大手,当它伸过来时,你依稀可以感受到裹挟其中、藏而不露的力量。周爹真名周德云,是这一带有名的铁匠,以技艺精湛与乐于助人闻名。只是到了去年10月份,因为近年来两次中风,他那开了20年的“铁匠铺”自动关停了。如今,若经过高塘岭街道连江路,你仍然可以看到一副“氧焊电焊钻孔攻丝农机农具设备维修”的招牌,低调而倔强地悬挂在那里,后面留着周爹的联系电话。也许,几个月之后,这一切将不复存在……周爹心有不甘、不舍,但又很无奈。

铁不能打了,设备维修也不能做了,但周爹是个闲不住的人,不找点事做,他浑身不舒服。每天清晨,骑着自行车去几公里远的地方拖一桶井水回来家用,成了他的“必修课”。前段时间,他骑着自行车下乡,特意去把以前的老同事走访了一个遍,他的原则是“喝茶不吃饭,聊天不打牌”,只为问个好、聊个天。而为大家免费磨刀、磨剪刀等,则成为他最热门的“业务”。他力大手沉,又是专业出身,磨出来的刀剪不快才怪呢。几天前,邻近西塘街社区的负责人周曼红请周爹磨刀后,感叹道,好手艺,更是好品德!

同住一个小区,担任过红旗氮肥厂机修车间副主任的程炳南老人,对周爹赞赏有加。说他勤快、能干,有感恩之心。很多年前,有一次厂里搞大修,40多米高的烟囱上的避雷针因风雨侵蚀而折断,必须有人从扶梯爬上去换装新的,可偌大一个机修车间,竟无人敢上去,厂里不得不张榜“征贤”。周爹仗着艺高胆大,自告奋勇,爬上去完成了任务。厂里的奖励是“休假一周”。而他预留给厂领导的话,则是“如果我牺牲了,请把我3个孩子抚养到18岁”。程老说:红氮南院小区有3栋宿舍楼,住着百十户人家,大多受过周爹的恩惠。红白喜事自愿帮忙且不说,刀具修理、下水道疏通等,他一律免费,不收分文,几十年如此。难得的好人啊,周爹不愧为雷锋家乡人!

阿玲说,父亲出身很苦,老家在距城区七八公里的乌山脚下。父亲12岁那年爷爷过世,他不到15岁就由舅父介绍去学打铁,这也成为了他一生安身立命的职业。所以,每年春节,他必定去舅父那里拜年,感恩他当年的善举。他拜过两个师傅,第一个姓刘,引他入门,第二个师傅叫朱季凡,教了他一身本事。1969年红旗氮肥厂招工,周爹顺利入选,成为机修车间唯一的铁匠。结果,氧焊电焊钻孔等技艺全被他剽学到了,成了厂里的全能技工。1998年内退后,就开了家维修店,既赚钱养家,又服务街邻。阿玲说,父亲爱厂爱社区爱家,爱得真诚,爱得深沉,所以他愿意无私地奉献。

望城区域,自古即为鱼米之乡,受农耕文化影响深厚,这里的人坚信“艺不压身”。周爹说,他的太祖父是石匠,孔武有力。爷爷是木匠,父亲是篾匠。自己学过篾工,只是父亲去世早,没有入门,所以转而拜师学铁匠。以前穷怕了、苦怕了,故很是珍惜得来的一切。对于现在,有吃有穿,儿孙满堂,他很满足。他调侃道:今年是他的本命年,孙媳妇还会生一个“猪仔”出来。

相关专题: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