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十章③丨刘几香:不识字的她也成了致富“小能手”

[来源:华声在线]

【编者按】

“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追民生之梦:追逐生活的改善;追逐权利的保障;追逐发展的平衡。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的诠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话题持续热门,民生政策“红包”密集释放。

新湖南新闻客户端推出两会特别策划“追梦十章”,凝睇个体的追梦历程,解锁报告的民生热点——

第三章走进邵阳市新宁县黄金瑶族乡二联村,为您讲述刘几香的故事——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记者同志,给你看一下我的新房!”近日,新湖南记者来到新宁县黄金瑶族乡二联村村委会,刚一坐下,刘几香便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她的新房。

从照片中,记者看到:红瓦白墙的小屋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漂亮,红色的门窗、墨绿色的墙砖。“房屋内不仅通了水电,地板也变成了水泥地面。”刘几香带着浓浓的新宁口音说到。

说起新房子的故事,刘几香眼角泛起了泪光。

(刘几香的老房子。)

现年68岁的刘几香,患有间歇性精神病,6年前,一场山火夺取了他丈夫的生命,这让原本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屋漏偏逢连夜雨,没几年,刘几香出嫁的女儿也由于种种原因离婚了。从此,母女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2016年,村支“两委”在扶贫工作动态调整中,将她纳入贫困户进行帮扶。

“他们当时住的是多年前的木房子,不仅经常漏雨漏风,还有随时垮塌的危险。”由于刘几香不会普通话的缘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的妹夫陆有平充当起了发言人。

(刘几香的新房子。)

2018年6月,刘几香的危房被纳入改造内,当年9月,刘几香搬进了新居。这栋50平方米的房子明亮、宽敞,厕所厨房一应俱全,让她们圆了安居梦。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刘几香说,“感谢国家和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

看着照片中的老房子,刘几香偷偷抹掉了眼角的泪水。

靠山吃山,一年全家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

黄金瑶族乡二联村地处邵阳市新宁县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100多米,乡内地形复杂,属典型的高寒山区。

“由于地势的原因,我们种出来的水稻口感差,产量低,只够自己吃。” 陆有平说,村民们每年的收入主要靠在山上竹林里伐竹挑下去贩卖。

2014年以前,从二联村通向外界唯一的道路是村民们自己筹钱挖的土路,只能供人行走,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我们要将竹子运下去贩卖,全靠人力,身体好一点的一次能挑2根,身体差一点的只能背1根。1天1趟来回,能挣10元左右。下雨天路滑,基本上不能出工。”陆有平叹了口气。

看着村里年轻的劳动力出去打工,刘几香也有过心动,可是她从来没有进过学堂,唯一会做的事就是农活,只能靠“一亩三分地”过生活。

“我不认识字,没有手艺,身体也不蛮好,根本不敢出去打工。”刘几香说,过去,她家一年总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而这些钱又拿来买了化肥。“一年下来,哪有结余呢?”

靠双手,我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记者同志,你来的不是时候,如果早两个月,我们带你去猕猴桃园看看,那个味道顶好的!”

陆有平口中的猕猴桃园总共4亩地,于2016年种植,2018年收入达2万多元。

“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后,我们也一直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因地制宜,早日脱贫。” 时任村支书谭正新说,经过村支两委的考察,决定鼓励农民种植猕猴桃。

2016年,村里组织农民去广西学习种植技术,也不定期邀请农业专家过来对大家进行培训。

(猕猴桃丰收了。)

“我家有劳动力,她家有土地,参加完培训后,我们便合计着一起搞种植。”陆有平说,走出大山,打开了眼界,回来后,大家都决心大干一场。

靠山吃山!在二联村的山上生长着野生猕猴桃,刘几香与陆有平一家便一同去到离家5公里以外的山上将猕猴桃苗挖回来种到自家田地里。

因为土壤的质地不同,野生猕猴桃移植下来后成活率低,口味不佳,卖不起价格。怎么办?村里请来农业专家进行指导。

找准原因,对症下药。2017年,在刘几香的悉心种植下,4亩地长出了1000多斤的猕猴桃,卖出了6000元左右。

尝到甜头后的刘几香,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继续努力着。

2017年冬天,刘几香与陆有平一家继续合作,在政府与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开始种植中药材七叶一枝花,2018年2月又种植了茴香。

2018年,刘几香的种植技术更加娴熟,在湖南新华供电有限公司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猕猴桃的销路问题解决了,每斤能卖到6元,收入达2万多元。

现场,陆有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种了1亩多地的七叶一枝花,培植期3至5年,按市场价估算,平均亩产获利15万余元。“至于茴香,我们种了6亩,今年就能出售,按市场价15元一斤计算,每亩能获利1万元左右。”说到发展前景,陆有平与刘几香都兴奋不已。

(刘几香与女儿。)

陆有平还告诉记者,以前冬天,村民都在屋里围炉烤火,现在大家却很少呆在家里。

去哪了?有的去了村里的棉鞋厂或者是茶叶合作社,有的进了县城。

“农闲了,村民却闲不下来,就在家门口打点零工。” 扶贫工作队队长兼任第一书记许杰解释,自从工作队进驻二联村后,不仅帮助村民成立了茶叶合作社,还投资新建了棉鞋厂。

在刘几香的努力下,这两年,她家的收入一年好过一年,日子过得幸福而充实。去年,刘几香收入3万多元,顺利脱贫。

“在大家的帮扶下,我们打开了眼界,转变了思维模式,靠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生活也有了奔头。” 说起自己的脱贫之路,刘几香深有感触。

刘几香告诉记者,来年,她希望能多承包几亩地,扩大种植面积。“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我们希望政府能多一些技术指导。”说起未来,刘几香与陆有平满怀憧憬。

记者手记:

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是精准扶贫最美的样子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刘几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4年至今,二联村有35户摘掉了贫困帽,贫困发生率从42.4%降低至10.99%。村民们也从昔日的“靠山吃饭”变成了如今的“靠产业脱贫”。

一个个新项目让二联村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朝着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越走越近。记者在刘几香的带领下参观了她的新房子、猕猴桃园、七叶一枝花与茴香的种植基地。一路上记者看到村民们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那大概就是精准扶贫最美的样子吧!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张璐 视频 周林熙 通讯员 周浩

相关专题:追梦新湖南·追梦十章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