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长沙印记】金融篇:沐改革春风 铸辉煌历程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唐璐 周红岩]

沐改革春风 铸辉煌历程

——长沙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兴业、光大、中信等一批股份制银行先后在长沙设立分支机构,长沙一些银行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湖南金融中心立足湘江西岸,以全新的面貌、傲人的姿态肩负起中部“陆家嘴”的历史使命。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晟龙摄影提供)

湖南省第一家证券公司——长沙证券公司在此楼中。 人民银行长沙中支供图

长沙证券公司旧址。

人民银行长沙中支供图

2018年9月,长沙银行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左美华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在促进金融资源集聚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唐璐 周红岩

40年春风化雨,40年开放崛起。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此后,长沙金融业也顺应改革开放的大势,开启了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新征程。

40年来,长沙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大一统到多层次,全市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竞争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

40年来,不断被刷新的数据折射出金融改革的成就:截至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7141.83亿元和16027.07亿元,均较2012年翻了一番,相较于1978年则分别增长了1357倍和1817倍。

40年来,金融的“核心”地位在改革大潮中逐渐确立。2017年全市贷款余额占GDP的162.7%;金融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比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40年来,全市资本市场发展加速。2017年,全市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31.65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9.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4.4和11.5个百分点。全市126家证券营业部客户资产合计587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2017年,全市新增直接融资1004.97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36.2%,创历年新高。

这些辉煌的背后,是长沙市金融改革破冰前行、一路风雨兼程的光辉历程。

披荆斩棘 从“大一统”到多元化金融体系初形成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同志曾在改革开放之初时说过这句话,肯定了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沙金融业逐步形成了与“一大二公”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银行体制。“文革”期间,金融发展屡遭磨难,业务逐步萎缩,机构不断减少,甚至在“文革”后期,作为硕果仅存的金融机构——市人民银行竟与同级财政部门合并,金融机构的独立性基本丧失。人民银行机构恢复后,全市金融系统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从1979年8月起,农业银行长沙市支行、人民保险公司长沙市支公司、中国银行长沙分行先后恢复或分设,农村信用社脱离人民公社而归口农业银行管理。

1985年1月,人行湖南省长沙分行挂牌成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经营性业务全部移交给新成立的工商银行长沙市支行。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造血输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融资的另一扇大门——直接融资被逐步打开。

1988年长沙证券公司、湖南省证券公司相继成立,证券业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金融行业。

1992年湖南省证券公司开通了深交所交易通道,湖南股民第一次实现在家门口炒股。湖南第一波炒股的股民邱力原用“排队的人挤满了五一街”来形容当时排队购买抽签卡股民的壮观场面。

1993年12月,“湘中意”“湘火炬”同时登陆深交所,证券市场上第一次有了湖南企业发行的股票。时任湖南证券公司总经理的罗惠雄回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全国都在纷纷成立证券公司,我们都没有经验,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让这两只湘股顺利上市,提交材料来来回回跑了很多次。”

这一时期,长沙市金融体系初步形成,由只有银行业逐步扩展到保险、信托投资、证券等领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也逐渐发挥出来。

高歌猛进 体系更加完善,监管更加严格

接下来1994—1998年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湖南省先后成立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同时全市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在长沙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始推进农信社体制改革。人民银行则通过对城市信用社改革,在长沙组建城市合作银行。

1997年5月,湖南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成立(2008年更名为长沙银行)。

全市金融机构队伍进一步扩大,招商、兴业、光大、中信等一批股份制银行先后在长沙设立分支机构;太平洋、平安等保险机构纷纷入驻长沙,改变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证券行业开始大规模重组,各大全国性券商和本地券商在长沙市场重新布局。

1999—2000年,省工、农、中、建四行分别向新设立的“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长沙办事处剥离不良资产541.36亿元,为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长沙市开始引进外资银行。荷兰万贝银行于1998年1月在长沙设立代表处。进入21世纪,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新韩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先后在长沙设立分行。

金融政策不仅是对外开放,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后,省外商业银行纷纷来湖南设立分支机构,长沙地方商业银行也走出长沙,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营业网点。

至此,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在长沙形成。

量质齐升 开启新时代奋蹄扬帆新篇章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工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继续探索金融发展的新路径,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014年,长沙市政府颁布《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按照长沙金融功能区“一主(芙蓉中路金融街)、一副(沿江金融集聚带)、一区(金融后台园区)、一园(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创新园)”的总体布局。2016年,省委、省政府将湖南湘江新区滨江金融中心明确定位为我省唯一省级金融中心。

湘江之水,浩浩汤汤,一座座金融大厦在滨江新区金融中心势如破竹般拔地而起。湖南省和中部地区首家民营银行——三湘银行便坐落其间。

2016年12月26日,三湘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它将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专业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服务于产业链金融、科技引领实现普惠金融的创新型民营银行。

目前,湖南金融中心已落户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资产管理类金融机构近20家,包括长沙银行、三湘银行、吉祥人寿、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法人总部,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省级分行,开源证券、江海证券、国联证券、安信证券、渤海信托等。此外,还有40多家意向落户金融机构正在密切跟进中。

“汇集金融要素、促进产金融合”,为了实现金融资源集约利用。2017年,高新区麓谷基金广场和湘江基金小镇陆续挂牌成立。

截至2017年末,2个集聚区向社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共吸引100余家基金管理机构及产业基金入驻,累计吸引聚集各类股权投资类机构6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近2000亿元。

资本的星星之火,不断蔓延,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到机构。

2016年9月12日,由芙蓉区、雨花区、天心区、开福区农村合作银行和湖南望城农村商业银行合并组建的长沙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2018年4月,浙商银行长沙分行获批开业,至此13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已全部在该市集齐;中信保诚人寿湖南分公司获批筹建,有望年内开业。

2018年 9月,长沙银行成功上市,成为全国城商行中领先上市的银行之一。

·……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银行机构42家,证券公司39家,保险机构56家,信托公司1家,期货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5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71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财务公司5家,汽车金融公司1家,消费金融公司1家,第三方支付机构33家。

改革开放40年,长沙市金融业顺势而为,蹄疾步稳。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长沙市金融部门一面积极响应国家各个阶段的政策,探索前行,改革创新,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一面不松开金融监管之手,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为社会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如今,金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增强。对长沙金融业而言,过去40年的辉煌仅仅是一个开端。长沙金融业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在继续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大展宏图。

相关专题:长沙市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刊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