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美丽中国的“张家界名片”

[来源:华声在线]

美丽中国的“张家界名片”

——张家界以生态绿色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廖声田 田育才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一份最新出炉的数据,印证了张家界市民的新感受:今年1至7月,张家界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二,优良率达92.52%,比去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PM10和PM2.5浓度均值同比分别下降13%、20.9%;所有地表水监测断面保持Ⅱ类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践行绿色理念,放大绿色优势,打造美丽中国的‘张家界名片’。”张家界市委主要领导表示,推进生态绿色张家界建设,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张家界交出了优异答卷。

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

火热8月,前来张家界观光、旅游、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8月25日,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然大氧吧广场,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女士说:“绝版山水,空气清新,张家界良好的生态让我们舍不得离开。”

张家界,这个生态环境的“优等生”,同样有着“成长的烦恼”。矿山开采、森林砍伐、建筑扬尘、污水直排……低水平、粗放型、扩张式的发展方式,曾一度让生态环境遇到严重挑战。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面对发展和保护的冲突,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坚持“保护第一、永续利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在生态领域工作上创造了多个全国、全省第一:2004年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为全国首创,2005年每年向人大报告环保工作在全国首开先河,2016年出台全省市州首部城镇绿化条例,森林覆盖率实现排名全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前列,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

今年3月,张家界吹响生态文明建设新号角,建设生态绿色张家界,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导区、长江经济带发展璀璨明珠,成为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幸福美好家园、峰奇水秀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和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五大行动守护碧水蓝天

“库区网箱拆除了,水面垃圾清理了,河水变得清澈了!”8月26日,望着茅岩河渔潭库区波光粼粼的水面,永定区茅岗村48岁的村民杨远胜发出感慨。半年前,库区水域上还存在大量网箱养鱼,加之上游漂流而下的树枝和生活垃圾,这片水域一度乱糟糟。

如今,随着碧水守护行动的开展和河长制的持续推进,茅岩河恢复了往日模样,重现一汪碧水。

围绕生态绿色张家界建设,该市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抓起,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碧水守护、蓝天保卫、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行动”,对山水林田路等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使流域治理、生态农业、山体修复、水系整治、景观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幸福新家园。

截至目前,该市已对218条河流进行治理,集中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15个,拆解183艘挖砂、运砂船,关闭、搬迁养殖场28家,网箱退养7.8万平方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澧水获2017年“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森林覆盖率达70.98%,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达11.5平方米,实现市民出门“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目标。

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初秋的清晨,桑植八大公山的山林中已透着寒气。吃过早饭,50岁的刘元池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过去是砍树换钱,如今是看树赚钱。”他说,春采山笋,夏摘粽叶,秋采蘑菇,林下养鸡,养蜂酿蜜,日子越过越好,“仅养蜂一项收入,就可年增收5000多元。”如今,八大公山通过发展森林旅游、观光农业,不仅乡村美了,农民也富了。

在张家界,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依靠绿水青山过上了好日子。在永定区苏木绰,旅游扶贫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在慈利县双坪村,闲适静谧的乡野村落探索发展峰林花海,引来游人无数;在武陵源区中湖乡,通过发展民宿经济,村民一年下来收入有的达到一二十万元;在张家界经开区,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旅游商品为支撑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巧做绿色发展文章的县区、乡村和开发区,把绿色生态张家界建设落到实处。

“守住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张家界市政府主要领导介绍,张家界旅游产业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已覆盖一二三产业。今年1至7月,全市接待游客4117.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6%、21.8%;围绕“旅游+现代农业”“旅游+新型工业”“旅游+康养”“旅游+文化”等模式,正在推动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今年1至7月共签约重大招商项目31个,总投资达708.11亿元。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