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长沙编年志】1987 乡愁不再是浅浅海峡那边的一枚邮票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匡春林]

1987 乡愁不再是浅浅海峡那边的一枚邮票

31年前,封闭38年之久的两岸往来之门打开,割不断的血脉融化阻隔海峡的坚冰,湘台一家亲日久弥深

1987年11月9日《长沙晚报》

1987年11月9日《长沙晚报》

1987年11月11日《长沙晚报》

1987年11月11日《长沙晚报》

回忆起31年前与父亲的重逢,已经86岁的湛杏村(左)依旧心潮澎湃。图为湛杏村老两口在家中擦拭当年与父亲相聚时的合影。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劼 摄

回忆起31年前与父亲的重逢,已经86岁的湛杏村(左)依旧心潮澎湃。图为湛杏村老两口在家中擦拭当年与父亲相聚时的合影。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劼 摄

台资企业成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图为长沙罗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台资企业成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图为长沙罗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匡春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1年,20余年没有回过大陆的诗人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这首被海外游子不断传颂的《乡愁》。

1987年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年份。当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一天后,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至此,两岸自1949年起长达38年的冰封期被打破。宽约170公里的台湾海峡,终于架起一座连通大陆和台湾的“大桥”,乡愁不再是小小的邮票,不再是刻骨铭心的思念,离家数十载的游子终于可以回家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失去联系数十年的亲友,迈过浅浅的海峡,踏上梦中走过千遍万遍的回家路,与亲人一起诉说离愁、感怀重聚。

30余年过去,如今两岸交流日趋频繁,回湘探亲潮涌动的同时,台胞投资创业潮也随之而来,进一步推动湘台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晚报见证

1987年11月9日,《长沙晚报》在头版以《第一批台胞抵长探亲》为题,报道了当年第一批台胞踏上故土、与分离近40年的亲人团聚的感人一幕。这也是台湾当局宣布允许到大陆探亲的决定公布后,长沙迎来的首批回长台胞。当年11月11日,《长沙晚报》再度报道了台胞与亲人共吃团圆饭的热闹场景,并留下了当时与亲朋好友举杯同庆的温暖画面。

与此同时,《长沙晚报》当年还多角度地报道了台胞探亲这一重要新闻事件。其中,11月6日本报在头版对长沙海关设立“台胞咨询服务台”,专门为回湘台胞及其亲属解答有关台湾同胞进出境海关手续的新闻进行报道;11月13日,本报以《一纸家书两岸情》为题,报道了望城靖港邮局为台胞赵先生寻亲的经历;11月16日,本报以《热情为回乡探亲台胞服务》为题,报道了长沙友谊华侨物资供应公司当年为回湘探亲台胞和台眷服务的新闻。

亲历者说

台胞返乡路越走越通畅

作为在旅游市场浸润30余年的“老旅游人”,现任中国国旅总社(湖南)公司副总经理的彭齐军,最难忘的是多年来接待台胞返长时的巨大变化。

在台湾当局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彭齐军所在旅行社于1989年3月接待了首批40人左右的台胞探亲旅游团。“最难忘的是台胞探亲团抵达长沙时,与在湘亲人相见时抱头痛哭的情景。”彭齐军说,台胞大多“少小离家”,再度回老家时,虽然乡音未改,但都已是两鬓斑白的垂暮老人,见到苦苦思念多年的亲人,现场哭声一片。

随着两岸关系日趋紧密,如今,台胞除了探亲,还来大陆旅游观光、投资考察,两岸亲人相见,更多的是欢聚一堂。

30年间,彭齐军经历了台胞返回长沙由繁变简的“旅途”:1989年前,台胞需通过泰国、菲律宾等其他国家,辗转香港、广州等地,才能抵达长沙,大多要花上一天时间;1989年后,台胞通过香港等中转地即可转抵长沙;2008年,随着台湾—长沙周末客运包机直航点的开通,台胞抵长时间大大缩短;2017年4月7日,167名台胞搭乘包机,从高雄直抵湖南,仅花两小时。

此外,台胞携带物品也随着时代变化而悄然改变。“刚开始,台胞会通过特别设立的免税店购买电视机、冰箱等大件电器,赠给家乡亲人;慢慢地,随着大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种现象逐渐消失;再后来,台胞返回台湾时,反而会携带不少家乡的特产。”

记者重访

1987年11月7日,湛杏村的父亲湛淦初作为第一批台胞顺利抵长探亲。31年过去,湛杏村也从中年步入暮年。

虽然数次搬家,但与父亲团聚后的合影照片和来往书信始终保存完好,成为湛杏村和家人最珍贵的记忆。日前,记者来到湛杏村家中,听老人讲起当年的故事。回忆起与近40年未见的父亲的第一次团聚、31年来与台湾亲友的亲密联系,湛杏村连连感叹:“随着社会的发展,两岸之间的乡愁不再是乡愁,而是便捷交往的浓浓情谊。”

忆往昔

重逢那一刻,分别近40载的父子相拥而泣

“虽然近40年未见,但我一下子就在车厢的人群里认出了父亲,我们父子三人相拥而泣。”86岁的湛杏村至今对31年前的重聚印象深刻。当时,从接到父亲即将返长的消息开始,全家人和省市台胞接待办的工作人员等就早早为父亲等人的返长之行精心准备。

湛淦初出生于湖南湘阴,与妻子蒋桂仙结婚后,先后生育长子湛竹村、次子湛杏村。他曾在家乡当过几年私塾先生,后告别蒋桂仙母子三人参军,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1949年初,已是国民党上校军衔的湛淦初随部队去往台湾,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

1980年,多年苦寻父亲的湛杏村托付香港的同事,几番辗转后在台湾登报寻父。不久后,一封台湾来信飞越重洋,从美国寄至湛杏村手中,多年未见的父亲在信中感慨,“虽然依旧满头青丝,健步如飞,但一直苦苦思念大陆的家人。”此后,湛杏村和父亲开始通过书信保持联系。

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我要回来了。”此后不久,湛淦初写信告诉湛杏村。

1987年11月7日,近40年未谋面的父子在长沙重聚。此时,父亲离开时仍是少年的湛杏村已经55岁,78岁的父亲也早已满头白发。

当日,从湘阴老家赶来的湛竹村、时任湖南橡胶厂子弟学校校长的湛杏村和亲友20余人,前往长沙火车站站台迎接阔别多年的父亲。搭乘父亲的火车到站后,湛竹村、湛杏村兄弟俩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走进车厢迎接。“一开始还闹了个‘小乌龙’,以为父亲在最前面的车厢,结果遍寻不见,询问乘务人员后才得知,父亲等人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

当日下午2时许,湛淦初在亲友的团团拥簇下走下火车,踏上故土的老人不禁热泪滚滚。一路上,他紧紧握住亲人的手。

随后,湛淦初来到湖南橡胶厂职工宿舍第29栋4楼,与已是77岁高龄的妻子蒋桂仙见面,两人紧紧拥抱,老泪纵横。

次日,在湖南橡胶厂宿舍,湛家20余位亲友齐聚一堂,和湛淦初举杯重聚,场景温馨感人。

此后10余天时间里,在湛竹村、湛杏村等家人的陪同下,湛淦初返回湘阴老家拜祭过世多年的父母,和分别近40年的妻儿在长沙共享天伦之乐。他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烈士公园,在公园留下多张珍贵的合影。这些合影一直被湛杏村精心收藏,他将这些照片挂在家里的墙上。

话今朝

和台湾的亲人多年来往来亲密

1987年后,年迈的湛淦初还曾四次返回长沙。“父亲当时感受最深的,是大陆同胞对台湾同胞满怀亲情和家乡的巨大变化。”1988年初,湛杏村在省会“三胞”联谊会上,怀着激动的心情描述父亲返长后的一幕幕感人场景。

与亲人恢复联系后,在自己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湛淦初不时寄钱给两个儿子补贴家用。第一次返乡时,他还特意带给他们每人一台彩色电视机。“这在当年可是个稀罕物,邻居们都很羡慕。”湛杏村至今印象深刻。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从台湾捎来的“稀罕物”大多能在大陆买到,湛淦初才逐渐终止了“物资传送”。

去台湾后,湛淦初再度结婚并生育了4个子女。2003年,湛淦初在台湾去世,湛杏村夫妇带着侄儿湛立武赶到台湾,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并与台湾的弟弟妹妹共同举办了父亲的葬礼。

此后,台湾的弟弟妹妹先后迁居美国,但他们的联系从未间断。“刚开始是书信往来,慢慢地可以通过发电报、电话联系,现在更方便了,经常可以发微信、视频。”湛杏村说。

每一次碰面,湛杏村都能从弟弟妹妹的感慨中,感受到大陆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1年间,湛杏村老两口的生活越过越好,他们从父亲当年返乡时居住的湖南橡胶厂宿舍搬出,房子越住越宽敞,如今更是住进了明亮的电梯房。两个女儿先后成家立业,日子过得不错。老两口退休后或是在小区里运动休闲,或是与女儿、外孙出门旅游,生活过得丰富多彩。闲暇时,湛杏村笔耕不辍,写下不少歌颂好日子的优美诗句,老两口还双双参加了社区合唱团并多次登台表演。

多年来,湛杏村的弟弟湛溪村多次来长探望亲人。“下个月,他又会来长探亲,说是要带着儿子回国寻根,这也是父亲生前的愿望。”湛杏村高兴地说,为了迎接湛溪村一家,他和女儿们早早就开始规划。“这次,我们准备陪着他们一家游览张家界、北京等地,一边感受祖国巨变,一边享受团聚之乐。”

奋进风采

湘台交流取得丰硕成果

自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后,截至1988年底,长沙各台胞接待处(站)共接待台胞4127人次。长台两地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人数逐年增长,2017年,长沙共接待台湾工商团队24批次489人次,新批台资企业10家,注册资本8929万美元,投资总额9236万美元。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2月,全省历年累计使用台资74.46亿美元。目前,全省14个市州均有台资企业。台资在湘投资领域涉及农业、制造业、商业、旅游、物流、房地产等50多个领域。近年来,台资企业在全省投资领域逐步由来料加工制造、制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现代物流、生态农业等技术资本密集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目前,以旺旺、罗莎、德克士等台资企业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及服务业集群表现亮眼。

截至2016年底,长沙有常住台胞2000余人,批准成立的台资企业639家,累计投资近47亿美元,投资行业涉及电子信息、食品、农业、汽车零部件、贸易、医疗等。旺旺、康师傅、介面光电、统一企业、富士康、罗莎集团、崇友电梯、联强国际等一批知名台企均在长沙兴建实业,成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7年,在长台胞积极投入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当年,长沙设立全省首批“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台湾最大银行台湾合作金库商业银行落户长沙。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和台湾民众来长沙交流学习、就业、创业和生活,两岸同胞返乡、探亲的热情高涨,“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深入民心,湘台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去年6月底至7月初的历史罕见洪灾发生后,在长台胞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为宁乡灾区捐款捐物,为灾区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度大事

1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献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指出要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把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搞好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3月26日

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草签。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月1日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根据《暂行条例》,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计税,按照规定税额一次性征收。

9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海南省及其筹建工作的通知》,决定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来,筹建海南省。

相关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三湘历程——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