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一江碧水】寻笔港的蝶变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蒋睿 王希台 王心怡]

退耕还林还湿,引发——

寻笔港的蝶变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蒋睿

通讯员 王希台 王心怡

盛夏的湘潭县杨嘉桥镇寻笔港湿地,碧波荡漾,草木丰盛。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湿地管护廊道人流如织。当地村民三五成群,到此散步、聊天、乘凉,享受这一美妙的自然风光。而一年之前的寻笔港,污水横流,奇臭无比,村民们唯恐避之不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省“一号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的落实。

在寻笔港管护廊道的两旁,水杉林立,树下五颜六色的格桑花盛开,花香四溢。沿着管护廊道,可以深入湿地腹地。“几年前,这里是大片的农田,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家住湿地旁82岁的林原中老人说,以前的农田常被水淹,可以说是“十年九不收”。每当夏季洪水退去,漂浮物和动物尸体就裸露在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2017年,寻笔港被纳入我省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湿地面积共有890亩。该区域通过实施生态种植,对旱地实行退耕还林,对水田实行退耕还湿,对水塘、溪沟水面实行湿地生态恢复,改变原有的农业种植模式,从单一的种植水稻变成种植茭瓜、湘莲、荸荠等耐水、净水强的多种经济作物。一年来,寻笔港将湿地保护、生态维护等工作纳入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试点区栽植的各种农作物不施肥、不打药,防止土地再次污染。目前,试点区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改善小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全面完善,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变好。

杨嘉桥镇林业站站长张曙光介绍,寻笔港区域内的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水,通过这一块湿地的处理和净化,流到涟水,再通过涟水流到湘江,达到水质净化的过程。目前,净化功能由原来的四类水质变成三类水质,将向二类水质提升。2017年12月,该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省林业厅等部门评估验收,成为全省8处试点工程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试点工程,为全省“一湖四水”实施生物治理提供了低成本、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据了解,今年,湘潭县锦石乡和湘乡市棋梓镇又成功申报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项目,现已完成项目评审,正在进行项目施工。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