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深情寄语高考学子:对理想要持之以恒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曾欢欢 李妍蓉 左丹]

通讯员 曾欢欢 李妍蓉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左丹

1966年高中毕业,1977年重新跨入高考考场,此间漫长的11年时光里,湖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曾无数次感叹遥不可及的科学家梦想。直至高考恢复再次点燃希望,考取湖南大学力学专业。随后的一路,陈政清都在和时间赛跑,追赶科学家梦想。6月7日,陈政清院士深情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高考经历。

“我的高考迟到了11年”

1977年10月21日,国内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一特大喜讯激活了数百万知识青年荒芜的心田。

40多年过去了,陈政清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幕。母亲赶了一天的路,从湘潭老家来了。当时正在岳阳钱粮湖农场总场中学教书的陈政清看到母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外,第一反应是出大事了!

“果然是大事!是国家准备恢复高考了!”对于母亲捎来的这个消息,陈政清第一反应是完全不敢相信。因为这比国家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早20天,母亲是从在湖南大学教书的大姐处获知后,特意赶来告诉他的。

1947年,陈政清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商店职员家庭,从小就向往当一名科学家。然而,正当他信心满满准备报考半导体专业时,1966年6月,国家决定推迟高考,随后高考停考,这让陈政清傻了眼。

1968年12月,陈政清被下放到岳阳市钱粮湖农场当知青。那是一段漫长又迷茫的日子。1974年底,感觉大学梦彻底破灭了的陈政清结了婚,1976年当了父亲。

“直到高考恢复的消息完全公开,才真正相信,等了11年,我终于等到了高考!”陈政清说。

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走进高考考场

相较于很多荒废了学业的考生,对学习有着惊人的热情的陈政清对高考信心满满。

到钱粮湖农场的第三年,陈政清被“选拔”到农场七分场中学当初中老师。两年后,又被“提拔”为总场中学高中老师。利用教书的机会,陈政清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农村夏天蚊子多,陈政清就穿上长筒胶鞋看书。

就这样,陈政清一边当着高考补习班的老师,一边自己复习,一个多月后的冬天,30岁的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

那年高考语文题的难度,陈政清觉得连今天的初中都不如。他记得很清楚,第一题是把一句拼音写成汉字,作文题是《心中有话向党说》。

“那年的数学最后一道题是有点难度的高等数学基础题,基本上没人做出来。”自学完高等数学的陈政清记得考完数学出来,他一下子就被大家围住了。那年,陈政清数学成绩考了岳阳地区第一名。

很快,陈政清等来了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湖南大学力学专业”。

与时间赛跑,追赶科学家梦想

1978年3月入校,陈政清已经31岁了,是全班年龄最大的同学。

面对迟来的学习机会,陈政清十分珍惜。对77级而言,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英语,大家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比起同样从零开始的同学们,陈政清学英语还有一样额外的困难。“我有神经性耳聋,高音频的音标听不太清,第一堂英语课几乎没有听懂教授的一句话。”为此,他咬牙花“巨资”买了一个收音机,连睡觉都戴着耳机听,一个星期后才开始听懂课。英语书不离手更是标准配置,每晚10时熄灯后在路灯下看半小时,每天早上6时起床晨读一小时。四年坚持下,英语不再是难题。

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的深入,陈政清开始领悟到力学科学的无穷奥妙。在湖南大学7年,陈政清师从当时被誉为国内塑性力学“三巨头”之一的熊祝华教授和结构力学的王磊教授,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在那个研究生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年代,他没有忙着找工作和赚钱,而是继续和时间赛跑,追赶科学家梦想。1984年,又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固体力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清华大学杜庆华教授(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嵇醒教授。

陈政清对学习有着惊人的热情。博士毕业时已经40岁的他,仍然一有学习机会就抓住不放。1991年,英国有一个面向中国政府的专项资助项目,陈政清顺利地通过了由英方组织的考试,考取了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期间,他学习到了结构抗风与减振的最前沿科研成果。

此后,陈政清在柔性桥梁非线性设计理论和抗风理论与应用研究、结构减振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曾先后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的经历是很多这个年代科学家的共同经历。相较于后人而言,可能我们的路漫长了点,但我不论对理想还是对学习科研,都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抓住机遇。我相信,今天的学子们在成长道路上,同样需要这种坚持精神。” 陈政清说。

相关专题:奋斗吧,青春!——2018湖南高考专题报道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