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四扶四建”助力脱贫攻坚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严万达 通讯员 何顺 肖柳 彭仙君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地处湘江河畔的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采访,只见这里田成方,园成片,林木葱郁,鸟儿飞翔,婉如世外桃源。
村里,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并排而建,棚内豆角、茄子长势水灵。来自山东的技术员高瑞明,正给村民毛小兵讲解茄子种植技术要领。
2014年,德辉农业联村帮扶三家村,实施“四扶四建”战略,发展蔬菜基地3000亩,带动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毛小兵也因此脱贫。今年,毛小兵承包8个蔬菜大棚,当起“小老板”。
在祁阳,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毛小兵这样的贫困户,受益于脱贫攻坚“四扶四建”精准发力,变身“脱贫明星”。
祁阳县是革命老区,2014年以前,全县共有贫困村7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7126户87016人,贫困发生率9.81%。
祁阳虽不是贫困县,但贫困人口绝对数却居全省前列,如何脱贫攻坚是摆在县委、县政府决策者面前的大事。经过调研,县里出台《脱贫攻坚“四扶四建”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围绕“扶志、扶智、扶技、扶业”的“四扶”目标,实施“建扶贫讲堂,培养明白人;建培训中心,培养产业工人;建乡村车间,把工场建在农民家门口;建‘村为主’机制,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的“四建”举措。
“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精神贫困问题凸显,精神先富成为当务之急。”县委主要负责人说,“四扶四建”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人穷志短”“因陋而贫”“无能为力”“无事可做”等问题,激发其自我致富、自我发展的内动力。
为让更多农民增长脱贫本能,祁阳把技能培训作为突破口。重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6至60岁的劳动力和“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开设机电装备制造、社会与家庭服务、商贸与餐饮服务等7大类46个工种的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开展 “一户一就业”工程、“两后生”就业技能、乡村车间操作技术等“订单式”培训。仅今年,全县就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567人、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639人。
一技在手,脱贫不愁。如今,这些受训人员,大多成当地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观音滩镇新龙湾村的唐长青,家境一度陷入困境。2014年,在县领导结对帮扶下,唐长青的致富愿望被点燃,在县培训中心学会泥水工手艺,儿子也参加创业培训,从事快递业务。2016年,唐长青一家三口,家庭年收入已近10万元,还盖起红砖楼房。
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祁阳还积极引导本地制衣、制伞、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村里建立能容纳至少30人的就业扶贫车间(生产加工点),把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建在农民家门口,引导贫困劳动力、留守妇女在家门就业。开通10台祁阳经开区至主要镇、村线路的农民工免费接送专门班车,让扶贫车间的阳光辐射更远。如今,祁阳县已建成乡村扶贫车间18个,促成61家工业企业、1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与7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截至2017年底,祁阳全县已有28个贫困村摘帽退出,14073户47573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今年将实现3.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要控制在1%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