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上万亩欧美黑杨被清退 傅聪 摄
中新网常德5月13日电 (付敬懿)“目前西洞庭湖已恢复退化湿地面积8万亩,70%以上的退化湿地得到了有效修复。”湖南省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13日表示,欧美黑杨清理后,地势稍低的地方树桩容易腐烂,最快1至2年可初步恢复到之前的湿地状态,大大增加鸟类栖息空间,恢复曾经的“候鸟天堂”。
当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近70人采访团,乘船踏上了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的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感受洞庭生态新变化。
开阔的西洞庭湖湖面 毛天锡 摄
西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淡水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东亚候鸟的重要越冬地和长江流域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这里生长着维管植物87科259属414种,拥有鸟类15目50科217种、鱼类9目20科111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等。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湖区群众砍掉原有的水杉、柳树等,大量引种黑杨,更有甚者围湖种杨。欧美黑杨对水分和养分的巨大需求,加速了洲滩湿地的旱化,抑制了原有野生植被生长,西洞庭湖湿地区域内的植被结构被改写,严重影响了候鸟、鱼类的产卵和觅食。
“去年10月至12月,汉寿县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将保护区核心区内的5万余亩欧美黑杨全部清退。”梅碧球说,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理黑杨”攻坚战2017年年底在西洞庭湖的核心保护区打响,随着这些绰号为“湿地抽水机”的欧美黑杨的不断退场,西洞庭湖湿地核心区域才逐渐恢复原有的样貌,再度成为鸟类天堂。
采访团记者进行直播 唐俊 摄
“去年冬天,候鸟群提前20多天就回归了西洞庭,单是天鹅就有近2000只。”据梅碧球介绍,目前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超过50种,近两年来区域内新记录鸟类12种、鱼类1种、湿地植物5种,每年来此停歇、栖息、觅食、越冬的候鸟种群数量稳定并超过3万只,黑鹳、罗纹鸭、鸬鹚等多个鸟类物种种群数量已经超过国际重要湿地1%的标准。
正因如此,五月的西洞庭湖湿地开阔平坦,港汊迂回,芦苇青青。采访团一行走在西洞庭湖湿地核心区域内,曾经茂密的欧美黑杨林只剩下残存的树桩,正在芦苇和新的植被覆盖下苦苦挣扎,“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和谐画面将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