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中共二大十二名代表,湖南人占了四分之一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晓华]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 记者 朱晓华 整合报道

(位于上海延安路高架旁的辅德里,是中共二大的召开地。)

中共一大召开后一年,也就是1922年7月,一批心怀远大理想的革命志士再次汇聚上海,召开了为期8天的中共二大。

由于“开天辟地”的意义,人们惯常谈论的多是中共一大;其实中共二大在党史上承前启后,诞生了许多的“第一”:第一次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等,第一部党章也发源于中共二大。

第一部党章发源于中共二大

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共50多个党员;中共二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达195人。但是,就代表来说,因当时上海形势严峻,加上大部分一大代表正忙于发展新党员,出席中共二大的代表仅为12人。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和施存统等12人(尚缺一人姓名不详),已经确定的11人中,湖南人有3位:李达、罗章龙、蔡和森,占了全体代表的四分之一。

(中共二大会址旁的雕像)

李达:中共创始人之一、理论界的“鲁迅”

(画家笔下的李达 资料图)

李达(1890—1966),号鹤鸣,湖南永州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在《新青年》杂志社开会,正式成立了上海“共产党”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新青年》杂志)

1921年7月,李达作为13位代表之一出席了中共“一大”,并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当时,“一大”会址的选定和外地代表的住宿等具体事务均由李达负责,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就是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放哨人,也可以说是我党的第一个党务工作者。可以说一大的顺利闭幕离不开这个湖南媳妇,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南湖红船。现在停泊在嘉兴南湖上的这艘供亿万人瞻仰的红船,是根据她的回忆仿制复原的。

随后于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更是以李达的寓所作为会址。该会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当时不仅是李达的寓所,也是我党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所在地。中共二大召开时,上海的政治环境也十分严峻,鉴于中共一大遭到法国巡捕干扰的教训,中共二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为了会议的安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抱着孩子在门口放哨。据王会悟回忆,当时会场比较朴素简陋,就是加了几把凳子,两只柳条箱放在窗口,上面铺一块布,当桌子用,“他们持续不断地开,下楼吃饭的时候,也在饭桌上讨论会务”。据史料记载,李达并没有在“辅德里625号”久住,中共二大结束后便前往湖南自修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达应邀协助寻访、勘认中共二大会址,后经询问辅德里老居民、核对变更的门牌号码,终于确定辅德里625号为其昔日的寓所,中共二大会址才最终得到确认。

李达的一生曲折传奇:曾三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是在1920年夏入党,1923年秋,因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发生分歧,自动脱离党组织;第二次是1949年参与策动湖南和平起义,同年底由刘少奇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惜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迫害,被错误地开除了党籍;第三次入党是在他去世14年后的1980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湖北省委的决定,为李达平反昭雪,恢复党籍。

作为典型的学者型人物,李达历任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北平商学院、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教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

罗章龙: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毛泽东的“管鲍之交”

(罗章龙画像 资料图)

罗章龙(1896~1995),湖南浏阳人。1912年入长沙第一联合中学就读,1915年入长沙长郡中学,与同在长沙就读的毛泽东结为好友,誉为“管鲍之交,后无来者”。

1915年5月中旬,罗章龙赴长沙司马里第一中学访友时,于该校会客室门外墙端,偶见署名“二十八划生”的《征友启事》一则,仔细读完,颇为感动。返校后,遂作书响应,署名纵宇一郎。过了3日,毛泽东收到罗章龙的信时,主动约罗于星期日到定王台湖南省立图书馆见面晤谈,大意是:结交的人应该是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后来,毛泽东和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回忆当时情景说:“二十八划生征友启事发出后,我从这个广告得到的回答一共有三个半人。一个回答来自罗章龙,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

1918年4月,罗章龙与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后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德语预科。1919年参与五四运动,在火烧赵家楼事件中身先士卒。1920年初发起组织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参加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组织,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开始从事工人运动的实践。他参加举办长辛店工人补习学校,并到南口、唐山等地作路矿工人状况的调查。主编了宣传工人运动的刊物——《工人周报》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罗章龙任北京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北京区委委员。9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他兼北方分部主任。频繁地奔走于长辛店、天津、唐山、石家庄、沈阳、哈尔滨以及陇海沿线与津浦沿线等地。结识了大批路矿工人领袖,其中多人经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罗章龙是中国早期劳工运动的领导者,参与组织北方地区的工会,先后参加领导了1921年底的陇海铁路大罢工、1922年长辛店八月大罢工和十月开滦五矿大罢工等。1923年在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时,他和铁路工人一道在长辛店与反动军警搏斗中负伤。罢工结束后,他一面组织善后救济工作;一面编写并于当年三月出版了《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书。

1922年7月,他以北京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共二大。至中共“六大”,他一直是中央领导人,曾与陈独秀、毛泽东等共同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在党的“三大”、“四大”、“五大”、“六大”历次代表大会上,他均被选为中央委员。

1930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确立了王明的中共中央领导地位。为反对危害中国革命的米夫、王明篡权,三十余名中共中央委员发起成立“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罗章龙被选为书记。“非委”发表了拒绝承认六届四中全会合法性的声明、“告全党同志书”和“致共产国际信”等,罗章龙等因此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从1934起,他在河南大学开始了教学生涯,任河南大学经济系教授,1935年兼任经济系主任。1938年日寇侵袭开封,河南大学被迫南迁,罗章龙随校至鸡公山。不久辗转至西北大学任教,又至华西协合大学和湖南大学。直至全国解放。近十五年的大学教书生活中,他潜心学问,教书育人,先后著有《中国国民经济史》(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列为大学丛书)、《欧美经济政策研究》、《经济史学原理》及《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湖南大学出版)总计近百万字。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他调往武汉中南财经学院(后改名湖北大学),继续任教。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章龙奉调北京,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积极撰写革命历史回忆录。著有《椿园载记》 、《椿园诗草》,翻译《为人类工作》等著作。发表各类文章500多篇。1991年7月,国务院给罗章龙颁发了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表彰他为发展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1995年病逝,享年99岁。

蔡和森: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概念

(青年时期的蔡和森 资料图)

蔡和森(1895—1931),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工人运动领袖。

蔡和森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时,与毛泽东结识并成为挚友。1918年4月,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成立了 “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学会成立后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组织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蔡和森被推选前往北京联系。在京期间,受十月革命影响,他决心“仿效列宁”,立志要在中国“加倍放大列宁之所为”。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及女友向警予一起,乘坐法国邮船公司“盎特莱蓬”号,踏上赴法勤工俭学旅程。在其带动下,到1921年1月,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者达360余人,“为各省之冠”。

到达法国后,他进入蒙达尼男子中学就读。由于觉得学校功课太浅薄,不到1个月后他就离校决心自学。他每天对照法文字典读书看报,刻苦自学法文。仅仅四五个月,他“猛看猛译”阅读各种法文版小册子几十种,研究了各派社会主义学说和俄国革命的基本情况,用“霸蛮”精神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著作的重要章节,认定中国人民必须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1920年7月,蔡和森在著名的蒙达尼会议上,明确提出“主张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力求改造新民学会,揭开在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创建党组织的第一页。蒙达尼会议后,蔡和森在写给毛泽东和陈独秀的三封信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列宁的建党学说,明确告知毛泽东:“我意中国于二年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他第一次提出了“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复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陈独秀更将题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蔡和森来信与本人复信一起在《新青年》上公开发表,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对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留法期间,蔡和森在勤工俭学学生中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将一批先进分子引向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学生运动领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虽然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他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10月,蔡和森等104位旅法勤工俭学学生因参加革命斗争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同年,蔡和森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7月,他作为十二名代表之一出席了在上海辅德里召开的中共二大。

在中共二大上,他被推举与陈独秀、张国焘一起组成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其他决议案。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开展民主革命的最低纲领”,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依据《章程》规定,中共二大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蔡和森与陈独秀、张国焘、邓中夏等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党的宣传工作。

此后,蔡和森先后担任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还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1931年,他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新湖南客户端整合自网络)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