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 周小雷
【新语】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要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人人都有公平发展机会,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参事说】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什么要素最重要?
“核心在人!”3月10日,春光明媚,接受采访的省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欣慰地对记者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描绘,抓住了城镇化过程中的“牛鼻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去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8%,表明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城镇化率很高,另一方面,城镇化质量却不高,城市病日益凸显。柳思维说,最为突出的还是人的问题,即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进入城市的农民工还无法完成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转变。造成中国春节期间大规模的候鸟迁徙式的春运现象正是人的城市化未解决好的表现。
“人的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原因,主要是在城镇化推进中重物轻人、重增长轻服务、重速度轻质量。”柳思维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只有坚持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城镇化,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我囯城镇化真正转变到质量发展阶段上来。
柳思维说,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城镇化的核心不是将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城市土地,而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
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与人口市民化率差距在15个百分点至18个百分点之间。因此,以人为核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一方面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市民化,缩小城镇化率与人口市民化率的差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是十分必要的,要抓紧时间确保这一指标的落实。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过程中,要使落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市民化。
“城镇化绝不是简单的‘撤村合并,集体上楼’,也不是简单的由穷变富,更不是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改变。”柳思维表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享受公平的发展机会,在就业、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全面融入城市生活。
柳思维还谈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核心环节是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住有所居,能切实解决住下来的问题。因此要加大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努力建设宜居城市。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在高城镇化水平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给城镇人口和移民提供足够的住房、就业机会和配套的公共服务,出现了一边高楼林立,一边“贫民窟”遍地的现象。
柳思维建议,应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扩大城镇保障住房覆盖范围,逐步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纳入保障体系。同时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建设廉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