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坚访谈室】@所有人 你们的钱袋子又要鼓了

[来源: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新湖南 联合出品

主持人: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孙敏坚 周帙恒 陈昂昂

编导:曾益 龚文 刘经纬

摄像:陈萌

制作:华声在线视频中心

@所有人你们的钱袋子又要鼓了

3月6日,郑建新代表(左二)、邹彬代表(右一)、李云才委员(右二)做客敏坚访谈室,畅聊“钱袋子”的话题。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罗新国 摄

【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衡阳市委书记 郑建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 邹彬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 李云才

【报告亮点】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

【观点】

在各大门户网站历年的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有一个话题久居榜单前列,一直是网民关心的“爆款”。是什么呢?收入话题。

“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5年来居民增收的“成绩单”格外亮眼。

如何让更多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如何让“钱袋子”里能花的钱多起来?如何让我们的“钱袋子”一直鼓下去?3月6日,3位代表委员做客敏坚访谈室,一起聊一聊“钱袋子”的话题。

居民收入增速又一次跑赢GDP,获得感、幸福感“妥妥的”

主持人:3月5日上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晒出了去年的成绩单:“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居民收入增长7.3%。” 居民收入增速又一次跑赢了GDP。请问3位代表委员,去年“钱包”进账情况怎么样?还满意吗?

郑建新:就拿衡阳为例吧,我们衡阳去年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23852元,在全省排在第四,但基层干部尤其是社区干部、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在全省算是中低水平。为此,我们去年把社区干部、村干部的工资及津补贴提高了标准,同时也鼓励各企业提高普通员工的收入。从数据上看,去年,衡阳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7.9%,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油,打赢这场增收攻坚战。

李云才:我更关注的是自己帮扶的一位贫困户增收情况。这位名叫张子荣的贫困户家住绥宁县唐家坊镇盐井村,他的爱人是位残疾人,行动不便,以前张子荣要留在家中照顾她,只能在家门口做点农活谋生。后来我们帮他家做了灶台改造、房屋改造等,现在,他的妻子可以借助工具自己炒菜做饭,张子荣就能安心地出门务工。以去年为例,他在一家采石场做技术操作工10个月,每个月能挣5000元;另外2个月在自家的林地种南竹,净入账2000元。合计起来他一年收入5.2万元,依靠自己的劳动实现了脱贫。

张子荣的钱包鼓了,我也跟着开心。希望在我们全社会的帮助下,每位贫困户都能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早日摘掉“穷帽子”。

邹彬:我自己对这些年数字不断刷新的工资条还是很满意的。偷偷算了一下,我的增幅超过了居民增收7.3%的平均值。所以,去年我买了一台新车,又在长沙城区买了套房,虽然只是付了首付。不只是我,我的好多工友有的在长沙买了房安了家,有的回老家盖起了新房子,大家都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获得感、幸福感“妥妥的”。

刚性支出少了,能花的钱就多了

主持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也送出了一系列为民“减负”大礼包,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请问大家怎么评价这些“减负”措施?对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有什么影响?

李云才:其实减负也是一种增收,我仔细数了一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系列民生“大礼包”,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减负来有效地增加收入。当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时,大家都是热烈鼓掌,也说明通过减负来增加收入是顺应了广大老百姓的期盼。

邹彬: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既要看收入涨不涨,也要看教育、医疗、养老等负担重不重。政府工作报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像我以前一个月要300块钱的通讯费,通过降低流量资费,一个月可以减少90块钱,一年下来这也是一笔不少的钱,对吧?所以,我们在流量“漫游”费、个人所得税等“刚性支出”方面少花钱或者不花钱,同样也能增加我们的“钱袋子”。

要用劳动创造致富“金饭碗”

主持人: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经济增速放缓对非稳定就业者、农业从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我们可以想些什么办法来保证低收入行业者持续增收呢?

郑建新:我们衡阳市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在土地供给、税收、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一些政策措施,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当更多的人从外出务工变为回来就业,也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

另外在保证农民稳定增收方面,衡阳现在正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衡阳的海拔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种油茶,经过5至8年后进入丰产期,可以连续几十年结果。为了鼓励农民种植油茶,我们挑选了优质油茶种苗,在大棚内成长3年后由技术员指导农户种植,并引进深加工企业长期稳定回收油茶果。油茶产业如果发展好了,将为衡阳的农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李云才:作为一名来自供销社系统的全国政协委员,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满足农民朋友对生产生活的需求。当我们供给农民群众的产品质优价低,使他们在生产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也就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有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鼓励他们用劳动创造致富“金饭碗”。技能增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我扶贫的农户,当他有了劳动技能,收入就变得相对多一些。此外,湖南是农业大省,如何把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我们的发展潜力所在。我们传统的农业产业有成百上千个,如果我们从中做出几个千亿产业来,就相当于再造一个湖南农业。

邹彬:我同意李委员的观点,有句老话说得好,“身有一技之长,胜过黄金万两”。低收入群体如果有了一门手艺,到哪儿都不会心慌。我觉得政府和企业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公益性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对低收入人群的覆盖率。尤其是要围绕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对失业、转岗的低收入群体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给予免费支持。

“多条腿”助力居民收入和GDP并肩跑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的预期目标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实现居民收入和GDP并肩跑,我们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郑建新:首先地方政府要有作为。除了刚才讲的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农业,政府要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投入。我们要在严格执行中央和省里相关政策之外,再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使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人群倾斜,重点支持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李云才:政府工作报告中发放的增收减负“大礼包”,关键是要一个一个抓落实。因此,相关部门要努力形成合力,来实现就业、技能、产品质量、市场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多途径、多渠道、“多条腿”助力居民增收,使每一个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邹彬:我觉得每位普通劳动者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本领,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我年幼时跟着父亲学砌墙,一边学就一边琢磨,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好的作品。凭着过硬的手艺,我有了今天的荣誉;同样,那些和我一样的“90后”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现在,公司为我开办了“小砌匠”工作室,我这个“小师傅”也带了一些“小徒弟”,将我的手艺传给更多人,通过传帮带,让更多农民工增收。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北京3月6日电)

相关专题:为幸福奋斗——敏坚访谈室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