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长沙公司,技术员正在调试工业4.0生产线。 (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 王晗
当众多企业还在恶补工业3.0、工业2.0落下的“功课”时,作为我省首个工业4.0示范基地,位于长沙经开区的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世长沙”),已经开始向工业4.0进军。
“工业4.0意味着将建成一个基于工业价值链的网络,从供应商到客户,将人、机、物全部联结起来。”2月24日,记者在博世长沙技术总监张毕生带领下,探寻这座“超级工厂”的“智造”魅力。
以“人”为本的“机器换人”
机器人在流水线上高速运作,收放自如;工人们穿着干干净净,在电脑显示屏前人机对话;庞大的物流系统自动取件、发货……走进博世长沙,其散发出的工业之美令人惊叹。
在这些聪明而高效的机器背后,是一群更聪明的人。
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机器换人”是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中描述智能制造所必备的元素。在博世长沙,“机器换人”正在推动企业完成新旧动能转换。
“设备智能最终体现在‘人’上。”张毕生认为,设备的智能化归根结底是由人赋予的,人才是智能制造最核心的因素。
2016年初,博世长沙工业4.0示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经过中德专家们一年的设计测试,建成了全新第九代防抱死刹车系统马达装配生产线。15套照相系统,每分每秒都在采集数据,自动上传。从数据采集、过程控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博世长沙智能现场管理全自动化,真正实现“人机交互”。
以绕线工序为例,需要由3台机器人合作完成。过去,要优化机器人之间配合,最通常的做法是由工程师掐秒表做计算,再一次次试验调整。现在,有了各环节实时而详尽的生产数据,他们就可以腾出手脚,专注于分析和设计,以创新和优化生产流程。
“‘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要减少人力,而是通过机器把人从过去简单、重复的岗位上解放出来,专注于研究分析和服务,从而促进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博世长沙总经理助理李永寿说。
如今,博世长沙已实现办公电脑对工艺参数的远程控制,从而使工作变得愈发简单和高效。智能化生产线自动汇报生产情况、自动换型,通过博世生产执行系统MES,设备自动根据博世标准工艺进行生产,做到了产品生产过程的全追溯,同时还避免了人员操作误差,进一步保障了产品质量。
工业4.0示范生产线量产运行不到一年时间,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0%,质量损失减少30%,换型时间减少30%,同时将工人从机械式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人”为核心,赋予全生产线自动化的设备智能。
打破信息壁垒的“万物互联”
在博世长沙防抱死刹车系统马达装配车间,以一条不足2米宽的过道为界,一边是传统流水线,12名工人,12.5秒生产一台马达;一边是全新的工业4.0生产线,2名工人、5台机器人,7.5秒下线一台马达。
两条生产线的产品一模一样,但一小时内的产量却分别是288台和480台。
记者看到,相比传统的流水线设计,工业4.0生产线34个工序采取U形工站闭合式排列,能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操作员穿着特制的穿戴设备,一靠近机械手臂,机器便自动降低生产节拍直至完全停止,保障操作员安全;在电脑上发号施令,智能化流水线就能“心领神会”,按部就班地生产出所需产品。
“当制造环境内的人、机、物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岛屿后,让他们实现互联,就需要拥有统一的标准。”张毕生说,这就像大家都说同一种语言一样,博世工业4.0开发的软件和硬件标准,使其能够轻松地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
记者看到,生产线上智能传感器、视觉系统、射频技术等数据采集技术无处不在,这些便是实现互联共享的关键。这里所生产的每个产品都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性,物联号、生产状态、性能参数等所有产品信息都能通过扫描二维码清楚显示。
“客户端一旦有问题,我们就可以立刻锁定问题解决。”李永寿介绍,这套由博世长沙自主研发的可追溯扫描系统,因为高性价比,已吸引了不少买家。
从资源管理系统到生产执行系统,从设备维护到智能物流,博世长沙有一套整体的智能方案。而其在生产管理上的智能化运用,更是备受称道。
生产线上每一个相关机械设备的运作情况、寿命、维护保养时间等数据信息,都将被储存和显示。如此一来,便可根据需要,实现一边保养、一边更换、一边生产。同时,通过授权实现了与全球博世集团工厂生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和互联。
虽然从智能生产到工业互联,还要跨越工业标准、开放的平台、开放的通信协议“三座大山”,但对工业4.0项目在长沙乃至湖南的示范推广,博世长沙颇具信心。
目前,博世长沙已为长沙锐博特、杰立特等本地供应商提供博世工业4.0相关软硬件技术培训,带动了本地智能制造发展,逐渐成为工业4.0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可以预期的是,2020年,博世长沙会成为整个博世集团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一个标志性、示范性的工厂。”张毕生表示,今年,博世长沙还将有13条生产线接入4.0的互联系统,5条全新的4.0生产线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