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美好新生活
——“五个一批”脱贫攻坚综述之三
湖南日报记者 邓晶琎
新年伊始,双峰县井字镇约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贫困户李汉纠和家人忙个不停,乐呵呵地庆祝在新居度过第一个新年。
约溪村安置点是双峰县最大的村级集中安置点。全村40户共77名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均在此集中安置。
这是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视为脱贫攻坚中的“头号工程”,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多次奔赴贫困地区,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每季度主持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统筹推进。
2017年,国家下达我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28万人,我省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加压,计划搬迁33万人,另外调增计划2万人至35万人。
截至2017年底,我省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开工率达100%;建成住房9.4万套,住房建成率99.3%;已搬迁入住34万人,搬迁入住率97.4%。
精准识别“应搬尽搬”
易地扶贫搬迁,如何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如何确定搬迁区域?
按照“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的人”的要求,并结合各地实际,我省“先定地域范围后定人”,以“范围精准”确保“身份精准”,切实解决不同搬迁政策对象混淆等问题。
我省制定了7类迁出区域划定标准: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匮乏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通过就地就近帮扶促进生产或就业仍无法让农户脱贫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石漠化重度或中度的地区;地震活跃带、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易渍易涝湖区低洼区;县域内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等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不宜开发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严重制约区域发展,并且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远高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的区域;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特别重且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户和D级危房存量大的行政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过精准识别,确认以高寒边远区、地质灾害频发区、资源匮乏区等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同时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同步搬迁,尽力做到“应搬尽搬”。
宜章县紧盯易地扶贫搬迁重点项目,联合审计、财政、扶贫等部门重点检查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存在的虚报冒领、冒名顶替、违规收费、重复享受等问题。经检查,宜章县已清退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36户127人,追回资金51.2万元。
齐心协力“挪穷窝”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公平公正,去年底,宁远县公证处为县城集中安置的第一期1784套易地扶贫搬迁户分房进行现场监督公证。
宁远县公证处先后为20个乡镇街道的4000余户易地扶贫搬迁分房抽签进行现场监督公证,保证分房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了“人情房”“关系房”。
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易地扶贫搬迁被视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我省在认真执行国家政策标准的同时,根据省情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对易地搬迁项目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给予最高限度减免优惠;
对城市(含建制镇)规划范围内的易地搬迁项目的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6项政府性基金实行全免;
开发建设了“互联网+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全覆盖管理……
一年来,湖南聚集资源,合力攻坚,形成了“省负总责、市州组织、县抓落实、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搬得出”也“稳得住”
去年来,在平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洪家塅集中安置区,有三分之一的搬迁户在县城找到了新工作。
洪家塅集中安置区紧邻平江中心城区,与平江工业园寺前工业小区仅一墙之隔。园区企业30余家,其中钰峰、旺辉等豆制品加工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平江县给予园区9条优惠政策,支持园区企业吸纳搬迁户就业,让搬迁户“搬得出”,也“稳得住”。
2017年,平江通过产业扶贫稳定脱贫的易地扶贫对象近7000人,占全年脱贫人口的23.3%。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帮助搬迁户“挪穷窝”后“改穷业”,省政府在湘西地区40个县(市、区)开展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试点。
对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建档立卡搬迁户参与度高的特色农林产业基地给予奖补支持,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增加搬迁贫困对象收入;对在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吸纳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就业的企业给予奖补支持,引导搬迁贫困对象向旅游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等二、三产业转移。
通过后续产业就业扶持试点示范,湘西地区有1.1万搬迁对象在劳务报酬、入股分红、土地租金等方面直接受益,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搬”进了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