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打造“中国动力谷”
开栏语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12月6日起,华声在线推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专栏,聚焦湖南各地各部门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讲好新时代的湖南故事,展现湖南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崭新实践。
智轨列车
华声在线记者 张鼎峰报道
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也让这座城市与动力结下不解之缘。高铁、地铁、城铁等一系列轨道交通产品在这里问世,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航空飞行器制造等通用航空产业链在这里发展,中车电动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这里崛起。
正是凭借着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这三大产业,让株洲自信地喊出了打造“中国动力谷”的口号。
三大产业,擦亮了“动力”名片
今年十月,新西兰首辆纯电动客车上路试跑,这辆车以0.56度/公里的平均电耗,在最高达12%的陡坡路段顺利完成了测试。这辆得到新西兰客户高度好评的纯电动客车,便是来自株洲的中车电动。
中车电动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其纯电驱动系统“T”动力已经历了五次更新换代,成为了集八大核心功能于一身的先进技术产品。在株洲,中车电动系统分公司在2015年底就开始筹备了,今年底正式投产后年产能预计达5万台。
在轨道交通方面,株洲的产品同样实现了走出去。“公司自主研制了中国首台商用中低速磁浮列车,世界首列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举例说,5年来公司的海外订单金额超过42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金名片”。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等领域,总资产达266亿元。在马来西亚,中车株机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在南非,他们有着近21亿美元电力机车订单,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出口之最;在马其顿,更是实现中国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
而在通用航空方面,株洲航空产业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已经起步,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六大航空工业基地之一。其中,航空动力产业是株洲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株洲拥有国内最完整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体系,形成了中小涡扇、涡桨、涡轴、活塞和涡喷发动机的系列化研制生产能力。
目前,株洲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已有涉航企业50余家,主要业务包括通用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通用航空整机制等领域。2016年航空产业产值110亿元,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科技创新,优化环境打造“孵化器”
株洲的“动力”企业实力强劲,得益于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株洲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加快落实了“创新10条”“双创8条”,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逐步形成了投融资、人才、财税等科技政策体系,极大地改善了科技发展软环境。
今年,株洲组织申报高新企业164家,全市预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可达260家,其中新认定60家,并且培育了国际知名的南方阀门、易力达机电、火炬工业炉等一批具有明显科技优势的中小微企业。
同时,利用科技优势,成功打造了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和硬质合金三大产业集群,建成了轨道交通装备、电动汽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硬质合金和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实力强劲的企业,自然是少不了高端人才。株洲建立了人才培养信息库,确定了289名市核心专家。积极扶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科研经费。除了自己培养,还引进了高级职称、博士生以上人才200余人。株洲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20余万人的人才队伍汇聚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企业创新资源。
此外,株洲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5+1”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全链条、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和创客提供专家咨询、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天使投资、专利法律援助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