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今朝湘企更好看 ②

中联重科:做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舞者”

[来源:华声在线]

历经5年深度调整,工程机械行业今年全面回暖,中联重科对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聚焦工程机械,培育农业机械,打造工程机械优势板块集群——

做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舞者”

5月25日,中联重科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正在吊装“华龙一号”穹顶。(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黄利飞 黄婷婷

通讯员 罗雅萌

前几年工程机械行业经历寒冬,中联重科和许多工程机械企业一样,经营业绩遭遇断崖式下滑。在此期间,中联重科放慢狂飙突进的脚步,苦练内功,优化产业结构性,为再次腾飞积蓄势能。

今年,中联重科壮士断腕,让出环境资产控股权,紧缩战线,聚焦主业。“不在中国争地位,而为中国争地位。”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中联重科将做精做优主业,“走出去”到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做强做优做大工程机械产业。

集中资源发力工程机械板块

2017年5月21日晚,中联重科对外宣布出售旗下环境产业有限公司80%股权。

6月27日,中联重科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116亿元转让环境产业板块控股权的议案,获得高票通过。

这标志着中联重科由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环卫机械“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变为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双轮驱动”。

“原本手里有3张牌,3个都要发展,但在资源分配不过来时,就要有所取舍。”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三张牌”中,工程机械是基础、优势所在;农业机械处于培育期,盈利能力和市场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环卫机械,后续发展要从设备生产商向运营商转变,这不是中联重科的强项,“交给专业团队做专业的事,更好。”

工程机械行业刚刚度过5年深度调整期,中联重科在市场颠簸中经受摔打,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聚焦工程机械,培育农业机械,做大做强这两个板块。”中联重科董事会秘书申柯介绍。

今年5月底至8月初,中联重科股票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区间涨幅超过15%;H股也在出售资产消息发布次日一度上涨8%。

显然,这一资产调整,得到市场认可。

握指成拳,集中发力。中联重科核心业务板块的优势,在行业回暖的带动下,迅速突显。

12月2日,记者来到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只见混凝土机械装配车间一片繁忙。“市场需求旺盛,今年满负荷开工,产品仍是供不应求。”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任会礼说。

2017年前三季度,中联重科营收、利润均大幅增长,其中工程机械板块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5%,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主打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保持行业绝对领先地位。

通过并购弥补产品链上的短板

出售环境业务,中联重科获得了90多亿元的税前利润。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表示,中联重科在拥有充裕的现金后,不排除未来通过并购海外优势企业,弥补土方机械、举高类机械等产品链短板,为中联重科实现全球工程机械前五的目标加码。

细数中联重科的海外并购,从2001年并购英国宝路捷公司开始,无一不在为其主营板块增添力量。

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金融危机之下“蛇吞象”式并购全球瞩目,奠定了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的全球领先地位。

2011年,买断被誉为“世界塔机设计标准”的德国JOST平头塔全套技术,实现了中联重科塔机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2013年,收购干混砂浆设备制造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

2014年,入股全球著名升降机企业荷兰Raxtar公司。

……

“通过‘买位置’和‘找空位’,以国际并购弥补相关业务领域短板,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企业。”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说。

詹纯新认为,“买位置”是通过并购,整合优势技术、网络渠道等资源,获得国际市场上的新位置;目前中联重科在白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的布局,就是“找空位”,这些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抢先入驻,便迅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展览馆,记者看到一面企业全球网络展示墙,中联重科国际化发展成果尽收眼底。

从英、法、德到俄罗斯贯穿欧亚大陆,从中东、中亚、印度到东南亚贯穿亚洲新兴市场;从北美到巴西、智利贯穿南北美洲,从北非到南非贯穿非洲大陆……中联重科海外市场形成了“两横两纵”格局,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产品出口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是中联重科建企25周年,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公司主导产品覆盖9大类别、49个产品系列,800多个品种。

“工程机械板块全球领先,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等在行业位列前茅;农业机械板块,拥有大马力拖拉机、甘蔗收获机、生物制料机等高端产品,烘干机、拖拉机、小麦收割机、水稻收割机等产品行业领先。”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任会礼自豪地介绍。

智能制造助推产品迈向高端

今年6月开幕的阿斯塔纳世博会,主办国哈萨克斯坦国家馆引人瞩目,其球状构造大气恢弘不失时尚。中联重科有20台设备参与了该馆的施工建设。其中,D1100-63塔机是中亚地区起重能力最强的塔机。

“装备安装简便、易于操作、坚实耐用……中联重科品牌是我公司对外竞标的核心因素,也是建筑施工的中坚力量。”当地承建公司对中联重科产品赞不绝口。

深能高邮东部100兆瓦风电场第一台风机吊装现场,“体形”巨大的起重机,灵活地“抓”起一节白色的风机塔筒,将其精准地拼装在另一节风机塔筒上;紧接着又将一扇风机叶片平稳吊起,成功对接上风机轮毂。

“此次吊装,对设备的起重能力、作业高度和精度、拆装便捷性、转场运输便捷性等性能,都是较大考验。” 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任会礼介绍,中联重科的4.0产品,既能承重,又能保证作业精度,受到客商青睐。

中联重科的4.0产品,有大脑、能感知、会思考,能自动解决问题。

在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展示坪,任会礼指着一台混凝土泵车介绍,内陆沿海环境不同,混凝土泵车“吃”进去的石料也各异,以前不管石料如何,机械运行参数都一样,导致泵车时常堵管;如今在泵送的油缸里加上传感器,可自动感知石料差异、自动调整运行参数,堵管风险基本可以避免。

“泵送效率提高8%,节能5%。”任会礼介绍,4.0泵车嵌入了31个传感器,可对泵送、臂架等5大系统实现61项自检,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故障诊断。

2014年,中联重科着力推进“产品4.0”工程。今年9月,中联重科推出8款4.0产品。预计2018年,中联重科的新品将实现4.0全覆盖。

“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抢占智能制造新高地,以高端产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任会礼说。

■相关链接

湖南工程机械已成为中国制造靓丽名片

2015年,装备制造业成为我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的产业。201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至11810.96亿元。2016年工程机械主营业务收入达1413.63亿元,在全省装备制造业16个子产业中,排名第二。2017年前3季度,全省装备制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96.18亿元,其中,工程机械主营业务收入为1053.37亿元。湖南工程机械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7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复苏态势。湖南工程机械龙头企业通过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布局全球市场,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实施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行业领先企业,订单激增,产品销量全线增长,皆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两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12.8亿元、18.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9.84%、932.6%。

海工装备制造“新星”泰富重装,短短5年内发展成为年产值近200亿元的行业巨头,今年签约20个海外项目,海外订单总金额70余亿美元。


点评

中联重科:聚焦主业再出发

彭艺

历经长达五年的行业寒冬后,如今中联重科破茧成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场市场周期的洗礼中,中联重科聚焦主业,展现出中国机械制造代表性企业的定力与成熟。

工程机械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这几年,整个工程机械产业进入市场周期低谷,企业处于低位运行。令人欣慰的是,以中联为代表的湖南工程机械企业,扛过了这段苦涩的日子,凭借这期间的磨练,迎来了新的辉煌。

握指成拳,集中发力,这是中联重科等我省工程机械企业在经历市场摔打后得出的最宝贵的启示。

在风云莫测的市场动荡中,中联重科对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主动出售八成环卫机械的股份,聚焦工程机械,培育农业机械,打造工程机械优势板块集群。前不久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中联重科累计营业收入178.6亿元,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企业经营策略上的主动调整,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聚焦主业,能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扬长避短。也就是在这几年低迷期中,中联重科苦练内功,走产品、客户端服务的智能化道路,相继推出了多款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紧贴客户需求的智能化4.0产品。

产品升级换代,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意味着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的提升。目前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沿线已完成9个生产基地、20个贸易平台、10个备件中心库的布局,产品覆盖沿线31个国家。


相关专题:“一带一路” 湘企湘品走向世界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