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在三湘”之全新解读(上):大帮扶,帮得精准

[来源:华声在线]

■编者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播下种子,收获果实;洒下扶贫汗水,收获致富希望。在这个秋天,“精准扶贫在三湘”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三湘四水、城镇村寨,参观扶贫成果,讲述扶贫故事,凝聚脱贫力量,对湖南的“精准扶贫”进行全新解读。精准扶贫,帮,要帮得精准;带,当带得精当;攻,须攻得精心。唯有如此,全面小康才能早日实现。本报推出“精准扶贫在三湘”系列报道,对湖南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新解读,敬请关注。

华声在线记者 王亚奇 卢小伟

当精准扶贫的号角从湖南率先吹响,一场细密的雨露,飘洒到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

精准扶贫,以“精准”为核。湖南的脱贫攻坚,尤为强调精准识别到人、精准帮扶到户、精准施策到村。人、户、村三级精准,三级联动,向着全面小康坚实迈进。

反复识别,不漏掉一个贫困人口

9月11日下午,洪江市沙湾乡老屋背村,56岁的蒋大伯在花海里锄草。老屋背村今年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被“遗忘”的蒋大伯得以加入脱贫的队伍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帮扶谁”的问题。

哪些人属于贫困人口?2010年人均年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2016年已调整到人均年纯收入在3026元以下的),都被纳入帮扶对象。

2014年初,湖南在全国率先启动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历经一年,全省4.2万个村、5700万名村民被逐村逐户调查,识别出8000个贫困村、682万贫困人口。

为提高精准识别率,2015年和2016年,全省结合“一进二访”活动,连续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行动,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对象108.3万人,纳入贫困对象92.5万人。

由于识别工作主要以人工方式来进行,一些贫困人口仍然被遗漏。为此,全省今年继续加大识别力度,把识别不准的贫困户、优亲厚友的关系户清理出去,把符合条件的低保户、重灾户等人群纳入进来。

三年时间,反复识别,不漏掉每一个需要帮扶的人。

在洪江市,老屋背村经过重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的98户274人,更新为80户276人。蒋大伯就是新加入的2人之一。

在中方县,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538户42424人,经今年4至6月集中整改,核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09户40866人。

为彻底摒弃人工识别的弊端,今年以来,湖南省又试点“大数据扶贫”。建设“精准扶贫系统平台”, “借助大数据,实现扶贫对象精准,推动扶贫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帮扶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扶贫工作的“第一公里”。“第一公里”走好,扶贫才能顺利进行。面对致贫原因各异的贫困户,是一刀切,还是对症下药?

“精准扶贫在三湘”网络主题活动期间,记者发现,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入户调查,让贫困户自己寻找脱贫方法。愿意务工的就务工,愿意创业的就创业,愿意参与带动的就跟着能人一起脱贫,从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

隆回县司门前镇湴塘村,孙巧容加入村里的腰鼓队,外出表演每月能赚上千元。同村的邹朝晖则进厂务工,他生产的猪血丸子, 不只在当地卖,还销往长沙、衡阳等地。

采访中,贫困户往往会问:我想种辣椒,既没有钱,又不懂技术,怎么办?我家有间房子快倒了,政府会不会帮忙修?诸如此类。一本小小的“口袋书”可以解答。今年2月,省扶贫办编印了《湖南脱贫攻坚到户政策口袋书》,涵盖了多种到户政策。

慈利县岩泊渡镇双溪村54岁的张明雄就从“口袋书”中受益。几年前,他因心脏疾病被迫手术,家里欠债10多万元,加上70多岁的老父亲患糖尿病瘫痪在床,妻子离异,一家人的生活靠外出打工的儿子来维系。

“口袋书”说:扶贫经济组织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参与精准扶贫的,可根据项目采取的帮扶模式、贫困农户对企业的依存度等要素,享受一定的财政扶贫资金支持。

家门口的企业生安赛特从2014年起就向生病康复后的张明雄伸出了援助之手。“真是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我现在每年打工能赚2万多块,还能就近照顾老父亲,儿子也可以安心赚钱,家里日子好过多了。”张明雄感慨道。

因村施策,精准扶贫换来百果芳香

精准扶贫的涵义,除了精准识别、帮扶到户,还包括精准施策到村。每个贫困村条件不同,只有紧抓优势差异化发展,扶贫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武陵源区因村施策,扶持31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居)各建成1个种养业、乡村客栈等扶贫项目,形成以天子山辣椒、中湖鱼泉贡米、协合菜葛、索溪峪西兰卡普等为主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体系。天子山脚下的向家台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辣椒村”。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全省涌现了很多辣椒村、柑橘村、黄桃村等。

在怀化,洪江市充分发掘每个村的特色。黔城镇茶溪村建有柑橘基地、黔城镇桃源村建有黄桃基地、熟坪乡建有菊花基地、岩垅乡建有蓝莓基地、茅渡乡颜容村建有工业丝瓜基地……整个洪江市的75个贫困村,每村都发展了一个以上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扶贫体系,带动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

旅游业也与扶贫深度融合,形成十里不同景、百花各自香的局面。

在郴州,资兴市强调突出贫困村产业特色和差异化发展。三都镇流华湾村以古村与荷花为特色发展旅游扶贫,白廊镇秀流村坚持多年举办桃花节,通过节会来带动贫困户的桃子种植和销售。

今年3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提出,要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基地,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大园加小园”产业推进行动,实现特色产业对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脱贫攻坚的三湘大地上,奋战正酣。春华秋实,我省奋力实施精准扶贫,必将迎来百果芳香。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