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事业正在“由大变强”
发布会现场
华声在线9月15日讯(记者 邓桂明 通讯员 周承志)今日上午,湖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肖国安重点发布了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相关新闻,并和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陈飞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玉清一道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质量、结构、公平”三大主线,全面建设教育强省,奋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取得了突出成绩。
总体上讲,我省教育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步入了“上好学”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万所,在校学生1282.5万人,在职教职工86.5万人,教育总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为77.98%,义务教育年均巩固率为9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3%,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等重要指标均保持全国前10位,有的还进入全国前5位。
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优秀典型涌现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野百合女孩”何芹姣等优秀典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省大学生两次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多次在全国学科竞赛中夺冠。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深入开展“戏曲动画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新建和改扩建校园足球场1477片,在全国学生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
教育公平跃上新台阶:所有奖励类高考加分项目取消
实施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面取消了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对符合政策的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做到了“零拒绝”。
深入实施“阳光高考”,不断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取消了所有奖励类高考加分项目。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积极推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结合等试点工作,特殊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多项措施全国率先开展
优化总体设计,出台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颁布《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是该领域全国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相关方案均已印发。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了5个国家级中小学教育改革试验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文件,将从明年高一新生启动实施。
推进义务教育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改革试点,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下放普通高校职称评审权,今年已全部下放到位。在全国率先实行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率先建立覆盖全省的督学责任区,率先实施“在线督导”与“现场督导”相结合的督学新模式。深化教育国际交流,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生奖学金,在湘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连续9年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荣获全国“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
办学条件展现新面貌: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覆盖全省
2016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378.19亿元。近5年,累计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571所,累计建设合格学校7248所,2015年全面完成全省完小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全面改薄”自2014年实施以来,累计投入207.5亿元,工作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共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9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38所。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6所高校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校,9所高校和52所中职学校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覆盖全省,8个市(州)本级和57个县(市、区)建成教育城域网,全省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9和17.9个百分点。
师资水平得到新提升: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毕业1.8万人
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近5年新增“两院”院士9人,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7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科基金创新群体。健全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机制,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截至今年9月,全省累计招收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5.1万人,毕业1.8万人。绝大部分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并迅速成为本校的教学和管理骨干。
启动中断了14年的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统一了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规模小于200学生的村小和教学点按1:1.7的班师比配备教师,并将附加编制比例提高到5%。构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着重向一线和农村教师倾斜,今年首次面向全省评出146名正高级中小学教师。2013年起,对4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乡村教师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个档次,每人每月发放700元、500元、300元的人才津贴,并于去年将这项政策覆盖到所有贫困县。2015年起,为乡村教师落实了每月200-5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且不抵扣乡村教师津贴。2014年起,将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统一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目前已开工建设7万套。2015年起,组织中小学教师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教育扶贫获得新进展:资助学生1859.65万人次
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教育扶贫规划,明确了功能型教育扶贫基本定位,部署推进八项重点工程,采取了“一提高、两降低、三全面、四保障、六倾斜、八免费”的24条具体措施,倾斜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2016年51个贫困县教育转移支付超出贫困县学生占比20个百分点。
构建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学段的资助政策体系,近5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97.06亿元,资助学生1859.65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6年起覆盖到所有贫困县,每年受益学生超过200万人。规范教辅材料征订与管理,明确了“五限”(限年级、限学科、限范围、限数量、限总额)要求,今年秋季开学前已基本整治到位。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累计资助1.7万名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就业。持续扩大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三大专项计划招生规模,近五年共录取2.4万人,其中贫困地区占比达到72%。
服务社会做出新贡献:高校帮助企业新增产值近千亿元
对接湖南10大千亿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需求,组建了34个职教集团,成立了湘绣、湘瓷、湘菜和湘茶学院,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基础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要岗位和工种的特色专业群。对接湖南创新开放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增设工业机器人等紧缺专业。
全省高校牵头或参与组建7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4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了5家省级重点智库。近5年,全省高校承担了省内80%以上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 “973”、“863”计划项目,诞生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海牛号”深海钻机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大成果。五年来,高校获得专利授权1.3万件,与企业签订技术合同9400多项,合作开发新技术8700多项,研发新工艺1.4万项,帮助企业新增产值近千亿元。推进高校科技产业园(科技园)建设,入驻企业达数十家,引进 “磁悬浮数控”、“钒液流电池”、“特种石墨材料”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相关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民意调查满意度大幅提升
扎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推进思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专项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严禁操办“庆功宴”、“谢师宴”、“升学宴”,推动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不断向好,民意调查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出台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党委书记述职评议机制并已组织开展两轮述职考评。建成省市县校四级互通、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阳光服务体系,目前已累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80万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国率先启动平安校园建设,已立项建设80所高校和86个县(市、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全面升级。2016年,全省学生意外死亡总人数相比2012年下降了36.9%。
肖国安表示,教育工作也还存在许多不足,距离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继续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确保到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