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这五年 精彩看湖南】吉首市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纪实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宁 杨震]

看吉首,推“城”出新

——吉首市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纪实


望江坳/大坡公园。(本版图片均由陈昊提供)


高速公路吉首西互通。

彭宁 杨震

2013年至今,短短4年,吉首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5平方公里扩展到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5%,被列入“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

近年来,以“项目兴市、改革兴市、实干兴市”发展思路为引领,吉首市的决策者与建设者们,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绘就了一张城区扩容、城市提质、人民安居的新地图,迎来发展环境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

“路多了,四通八达,出行有更多选择。小区整洁了,随处有绿地,游步道、公园也多,休闲娱乐、散步锻炼更容易……”乾州街道竹园社区居民麻秀莲道出大家的心声。“这城市,就像自家孩子,天天看着不觉得,但回头发现,真的是长大了。告别了旧模样,像一座‘新’城市了。”

加快建设 铺就城市大格局

曾经,吉首市民们心中也有一张吉首地图,被称为“哑铃图”。老城区与新开发的乾州新城区南北分布,依赖唯一一条城市主干道人民路相连,就像一个两头宽中间狭长的“哑铃”。

“那时候,人民路一堵车,整个城市就瘫痪了。”家住人民路旁某小区的刘璐是土生土长的吉首人。

2010年,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吉首市争取国道建设资金,修建了国道G209复线。虽为国道项目,实则承担着连接老城区与乾州新区的城市道路功能,被市民们形象地称为“绕城线”。

随着时代发展,这条仅两车道的“绕城线”已远不能承担城市道路需求。“哑铃”吉首,亟须一场“交通大突围”,以实现交通大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

2016年,吉首市启动G209复线拓宽工程,按城市主干道标准改造为双向四车道。同时,以“打通城市大环线,构建城市大动脉”、“加速骨干路网建设,构筑城市新脉络”为思路,G209、G319绕城公路、永吉高速西连接线、市府连接线、长坨至曙光道路等一大批交通重点项目和骨干道路陆续启动建设。

“山城”吉首,为了交通突围,逢山打洞,遇阻架桥。启动了总投资约6500万元的人行天桥建设工程,在城区人口密集处新建7座人行天桥。建成5座总长度7200米隧道,连通各条城市干道。

随着大通道建成,断头路打通,这张吉首新地图,告别了曾经的“哑铃”状,实现了路路相连、环环相通的内部交通大循环。城区交通瓶颈加快破解,城市骨架大幅拉开,城市发展空间优化拓展,构建出一个“两城四区两带两轴多点”的崭新格局。

“两城”,即“州府新城”和“高铁新城”;“四区”,即乾州新区、老城区、矮寨景区、马颈坳工业仓储集中区;“两带”,即峒河风光带和万溶江风光带;“两轴”,即东西向的杭瑞高速、319国道经济发展轴带;南北向的包茂高速、永吉高速、209国道-229省道、张吉怀高铁经济发展轴带;“多点”,即矮寨、河溪、马颈坳等卫星城镇建设。

2016年12月,张吉怀高铁开工建设,围绕张吉怀高铁吉首站,吉首市启动高铁新城规划建设。高铁新城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人。

未来几年,通过高铁新城、州府新城、乾州新区的融合式、互动式发展,吉首市将实现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的发展目标。

改造提质 提升市民幸福值

市民麻秀莲最近的心情和这夏末秋初的天气一样和煦爽朗,她生活了10多年的小区,在短时间内翻天覆地变了样。

她家所在的砖瓦厂片区,是吉首市城区小区综合改造项目的八大片区之一,位于乾州街道竹园社区内,辖区范围300亩,常住人口3500人左右。

在麻秀莲和邻居们的亲眼见证、亲身感受下,小区雨污管网得到改造,给排水管、强弱电全部实现入地,新建了公厕、垃圾围,行车道与行人道路面都进行了改造升级,还新划出了许多规范整洁的停车位……

“晴天不怕灰,雨天没有泥,路上没垃圾,也看不到乱停放的车,来来往往、出出入入都是好心情。”她笑呵呵地和邻居们聊着新环境带来的新感受。

近年来,修路网拉骨架同时,吉首市也加大了对城区原有功能和基础设施的改造提质,营造卫生、整洁、安全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幸福值。

对八大城区片区综合改造同时,2015年11月,吉首市启动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一期项目,采用“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最新一代城市建设理念,对城市进行整体提质升级。进行了包括人行道、绿化带、自行车道建设,管线下地,雨污分离系统,街道公园建设和人行天桥建设等五大工程,打造一个拥有“止渗蓄净用排”功能和智能可控地下管线网络的生态城市。

如今,城区各主干道下,都建有宽约3米、高2.4米的综合管廊。强电、弱电、供水、中水全部进入管廊,确保安全同时,杜绝了各单位维修时的“马路拉链”现象,让城市不仅地上有地图,地下也有了一张清晰明了的管线图。

地下管网整洁有序,地上车辆也规范停放。为解决大型车辆无序停放等问题,吉首市根据实际条件采取疏堵结合方式有效治理,合理利用城区国有闲置土地和原有停车场资源,新建地面停车场和停车楼45个,其中小汽车停车场35个,大型停车场10个,新增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车位8023个。

随着城市慢行系统、照明系统逐步建成,保障性住房、养生养老、新型农贸市场、公厕等一系列民生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城市不断提质,环境不断改善。

如果说,城市交通路网的改善,改变了市民原有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出行道路选择,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又为市民提供了更为舒服安全的居住环境。一个宜居、宜业、宜养的吉首城,逐步呈现在麻秀莲们眼前,融入她们的幸福生活之中。

见缝插绿 打造城市高品质

这张新吉首地图,眼看着越“画”越美,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品质,就成为更高追求。

继一期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就后,今年,吉首市又启动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园林城市园林绿化二期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三大公园建设、一江一河风光带建设、城市立体绿化建设和城市景观亮化。

在原有峒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西郊公园、峒河游园、团结广场、人民广场、天星公园等公园的基础上,新建三大公园沿着城市主轴走向,分布于新老城区,覆盖全市范围,且主题功能各不相同。

花果山综合性公园坐落于老城区中心位置,在保护原有良好山林生态环境、景观景点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公园功能要求进行提质建设。大坡科普公园与文峰公园位于乾州新区,分别以气象科普文化与塔楼文化为主题。值得一提的是,以气象科普、演示等功能为特色主题的大坡公园,新建了观星园、赶秋园、名人广场、日晷广场、测雨台、相风眺台等极具特色的景观景点。

除了公园,老城区近郊的峒河风光带,乾州新区的万溶江风光带,也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散步锻炼的好去处。这两条加起来长度超过20公里的沿河沿江风光带,如锦带般镶嵌在吉首城区的两条母亲河畔,沿途分布着绿道、游步道、亲水码头、桥梁、观景台、亭架、廊,成为两道独特的风景线。

“见缝插绿,就是我们园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实施手段。”负责该工程的吉首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赵旭波,参与了从一期到二期的项目建设,亲眼见证了整个城市“见缝插绿”的过程。

桥梁护坡、各城区进出口、高速公路下线和城区道路路网两侧,全部进行立体绿化建设。在城区主次干道、城区出入口启动近万平方米文化墙建设,以手绘的形式、水墨画风格,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湘西、自治州民族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的墙绘。

还有因地制宜、因景制宜的街头小绿地,随处可见,不计其数,将城市装扮得绿意盈盈,焕然一新。

就这样,推“城”出新的吉首建设者们,精心设计,巧手匠心,建设了一座绿化、亮化、优化、智能化和特色化的吉首城,绘就了一张城区扩容、城市提质、人民安居的吉首新地图。


相关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