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篇

【芙蓉国里尽朝晖】长沙,“创新之城”在崛起

[来源:华声在线]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全省各地百舸争流、奋楫争先,从洞庭之滨到南岭北麓,从雪峰腹地到罗霄山巅,事业在接力奋斗中发展,梦想在不懈努力中绽放。五年砥砺奋进,五年踏石留印。五年历程极不平凡,五年成就鼓舞人心。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芙蓉国里尽朝晖”市州成就大型系列报道,以期鼓舞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敬请关注。

芙蓉国里尽朝晖·长沙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在长沙这片神奇热土上的巨变眼花缭乱,令人鼓舞。综合实力一年一个台阶,经济总量迈向万亿元大关;城市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乡村面貌一新、美丽如画;地铁、磁浮快线通车,机场双跑道启用,中部最大的高铁枢纽形成……如今,长沙正朝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而创新始终是长沙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法宝,是这座“品质之城”“幸福之都”的个性与灵魂,更是长沙走向未来再创辉煌的遵循。

长沙,“创新之城”在崛起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 摄 中部最大高铁枢纽——长沙火车南站。 卢七星 摄

2016年12月8日,湖南瑞森可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基地,双臂智能协作机器人下线。 通讯员 摄

8月15日上午,长沙地铁1号线列车车厢里,乘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湖南”客户端。 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王文隆 陈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推进科技、理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创新,入列“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创新推动了城市发展、改变了百姓生活,星城长沙日新月异。“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商场、广场、公园、学校、医院、绿地……像雨后春笋一样往外冒。地铁、城铁通车后,出行成了容易的事……”长沙市天心区先锋街道南城社区居民郑娜话语中满是幸福。

长沙,这座“创新之城”,也跻身“中国十佳宜业城市”行列,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9月上旬,记者到长沙走访,感悟和采撷创新给其带来的巨变。

实力大增,奔向城市“万亿俱乐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40.35亿元,是前一个5年的1.63倍,是长沙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长沙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感慨,这是创新投融资模式的结果。

这5年,长沙持续以创新推进转型发展,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7000亿、8000亿、9000亿元大关,去年达到9356.91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稳居第6位。今年,长沙将成为中部第2个、全国第13个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的城市。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人民的长沙。”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长沙殷殷嘱托、寄予厚望:要更好地彰显省会城市的责任与担当,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中,努力当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示范区和排头兵。

长沙不负重托,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在创新中改变,在创新中升级,在创新中跨越。围绕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长沙先后作出加快创新发展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结出累累硕果。

2014年12月,长沙高新区获批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4月8日,湖南湘江新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今年5月,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设立……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也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近50个投资过5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在长沙落地生根。

长沙城市格局也由“沿五一路时代”迈向“沿湘江时代”。同时,京广、沪昆高铁在长沙“十字交会”,地铁1号线、2号线及磁浮快线、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长沙相继跨入“高铁时代”“地铁时代”“磁浮时代”“城铁时代”。黄花国际机场迈入“双跑道时代”,跻身全球百强。长沙火车南站高铁、地铁、磁浮、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六站合一”,成为中部最大高铁枢纽。

活力迸放,为全省走在中部前列作贡献

“长沙要为全省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作出更大贡献,要发挥好‘龙头’的引领带动作用,致力将长沙这个全省转型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打造得更优更强。”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殷切期盼。

发展要领跑,创新、改革须领先。

近年来,长沙大力度、深层次、全方位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现在去政府办事真方便,跑一次就能办好!”9月8日,仅用一个多小时办好了户口迁移手续的浏阳市民李清平,一再称赞当地“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改革搞得好。

长沙率先全国内陆地区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等改革;率先全国省会城市编制公布权力、责任、流程“三张清单”,市级行政职权由9706项精简为3657项,精简62%。让政府“瘦身”、为市场“腾位”、给企业“松绑”、帮群众“解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

“要让人们一说起长沙,就想到创新;一看到创新,就想到长沙。” 原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对创新高度重视。

把科技创新视为加快转型发展第一动力。在科技创新带动下,长沙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软件产业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去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111家,占全省一半多。国产大飞机C919起落架产自长沙,长沙研制的微小型科学实验卫星“潇湘一号”成功发射……

创新渴求人才,人才带来活力。今年8月下旬,长沙推出“人才新政22条”:未来5年,计划投入100亿元,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及本科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新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潜力激发,从容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发展一刻都等不得、慢不得、耽误不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指出,要始终咬定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这一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创新、开放为“双引擎”,以产业升级为“命根子”,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振兴实体经济,依靠创新激发潜力。长沙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牛鼻子”,持续强劲发力。今年6月推出“工业30条”,降费减负、升级产业、开拓市场、培育人才、优化环境……全力振兴长沙实体经济。

“‘工业30条’出台,是企业发展‘及时雨’。”中兴通讯长沙基地总经理刘强胜算了一笔账,费用减免几项加起来,其企业可减少成本支出两三千万元。

创新与开放,从来结伴而行。长沙创新带动开放成效明显,到去年底,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49家,大众、克莱斯勒、菲亚特、三菱、住友橡胶、博世、沃尔玛等重大项目纷纷入驻。 2012至2016年,长沙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5.66亿美元,年均增长13.1%。

创新激发潜力,潜力在哪里?在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里。“要把落脚点放在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上,寻找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增长点。”长沙的决策者十分清醒。

瞄准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新目标,长沙既围绕新材料、北斗导航、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制定3年行动计划,又由政府主导成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蓄势发力,以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等为重点,抢占新经济发展制高点。

魅力四射,品质之城一天更比一天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感受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尺,一件一桩为老百姓办实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长沙市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说。

按照新修订的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测算,长沙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目前已达97.2%。

长沙创新城市建设理念,统筹推进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建设,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由316平方公里拓展到364平方公里,主城区常住人口突破400万人。

“三年造绿大行动”还在加快推进,已完成绿化3.45万公顷,新建各类公园120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7%。

倒下的是违建的钢筋水泥,立起的是宜人的绿色空间。长沙实施最严城市管理,大胆创新手段,推进大规模拆违控违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358万平方米,拆违复绿1552万平方米。

“长沙的绿化很好,这里的风景非常美,我很想为大家拍张照片。” 今年4月,在岳麓书院举办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忍不住发出惊叹。

如今,长沙这座品质之城变大了,变美了,变精致了,变得越来越有魅力了。

相关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芙蓉国里尽朝晖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