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举重屡创辉煌的背后故事:“举”起来的荣耀

2017-09-07 07:4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举”起来的荣耀

——永州举重屡创辉煌的背后故事

8月28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体育馆,运动员廖秋云以总成绩222公斤夺得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冠军。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王明娟。(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6月1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国际举联秘书长给永州籍举重选手朱巧玲(右一)颁奖。(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永州市体育学校举重馆内,学生们在刻苦训练。(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唐善理

正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永州举重再传捷报。永州市江永籍运动员廖秋云参加女子举重53公斤级比赛,以抓举95公斤、挺举127公斤、总成绩222公斤夺取金牌;在女子举重63公斤级比赛中,永州籍运动员周小青代表广东队参赛,获得铜牌。此前的6月1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永州籍运动员朱巧玲获女子53公斤级比赛抓、挺、总三项冠军,阳春燕获女子58公斤级比赛抓举冠军,周小青以106公斤的成绩获得63公斤级抓举金牌。

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永州举重运动,历经40年风雨征程,众多选手攻坚克难,过关斩将,先后获得2个奥运冠军、3个奥运亚军、40个世界冠军、70个全国冠军,先后涌现出廖素萍、李宏利、李运利、乐茂盛、王明娟、赵常玲、周燕、胡贵富、欧小华等20多名国际健将。永州举重健儿用钢铁般的意志,在世界举坛上屡创辉煌,为永州赢得了“举重之乡、冠军摇篮”的美誉。

7副旧杠铃圆了“金牌梦”

9月4日,凌晨5点多,永州市体校举重教练李世英准时出现在学校操场上,带着一群10多岁的学生,挥汗如雨地进行体能训练。

李世英告诉记者,这些大多来自江永、宁远、道县等地的山区农家孩子,从10多岁开始,在教练的陪伴、指导下,几年如一日,不论酷暑寒冬,刻苦训练,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名扬海内外的世界级“大力士”。

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在九嶷山下的宁远,一些业余举重爱好者相聚在宁远机械厂工人周林生周围,凑钱买来些简单的器具,不管刮风下雨,坚持练习举重。几年下来,居然有人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铸就了胡贵富、欧小华等最早的一批举重人才。

而在与广西贺州交界的江永县,1982年从湖南师大毕业分配到县体委工作的梁小冬,兼任县体校教练。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买回7副旧杠铃,组建了当时永州第一个举重班。虽然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几年下来,却结出了硕果。

“永州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王明娟,就是从江永走出来的!”李世英向记者说起了王明娟的往事。

王明娟1985年出生在江永县潇浦镇桐岩村。7岁时,她就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特质:力气特别大。梁小冬特别注重选苗和培养,偏爱选拔性格倔强、爆发力强、能吃苦的农村孩子。1995年,10岁的王明娟被选入江永县业余体校练习举重。在江永县体校、永州市体校,后到省举重队,王明娟经陈桂凤、梁小冬等教练精心训练,进步很快。2001年,年仅16岁的王明娟在第九届全运会上一鸣惊人,勇夺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随后,王明娟进入国家队。2002年,在波兰举重世锦赛上,王明娟一举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块金牌,并打破3项世界纪录。2005年,王明娟因伤病没有拿到全运会金牌,萌发了退役的念头。梁小冬知道后,鼓励她战胜伤病。历经风雨坎坷,王明娟一直没有放弃。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王明娟终于站到了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领奖台上。

汗水垒成“冠军摇篮”

永州的举重人才,主要来源于江永、宁远、道县等山区县。据介绍,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一是因为山里的孩子性格倔强,吃苦耐劳,有一股狠劲,爆发力强,适合举重训练;二是举重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一副杠铃即可练起来,属于“廉价”项目,比较符合永州实际。

曾经是梁小冬任永州市体校教练时学生的李世英,说起梁小冬,充满了敬意和怀念。梁小冬2012年1月23日在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时,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猝死,为举重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世英说,整整30年的举重教学生涯,梁小冬用他的热爱、执著、拼搏、敬业,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举重健将,还带出了莫慧玉、李均友、王赛、李世英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举重教练。

多年的埋头苦干,山区永州终于放飞出了一只又一只“金凤凰”。在1990年第四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江永籍运动员廖素萍一举夺取52公斤级冠军,成为永州第一个举重世界冠军。

从那以后,永州籍举重精英层出不穷。永州举重队从1986年起,连续多年包揽了湖南省举重常年比赛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创造了湖南举重史上难以逾越的纪录。永州也由此一跃成为我省举重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近年来,永州举重更是呈现“井喷”之势。具有年龄优势的“五朵小花” 廖秋云、朱巧玲、阳春燕、廖秀珠、周小青,都是世界级比赛的“冲金”人才。今年6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中国队主教练、湖南举重队总教练周均甫接受采访时说:“朱巧玲是湖南自己培养出来的又一位优秀选手,希望在未来能够冲击奥运会奖牌。”

屡创辉煌的秘诀

谈及永州举重40余年来长盛不衰的秘诀,永州市体校校长伍细文说:“这与永州市探索出一条符合永州实情的竞技体育发展之路是分不开的。”

多年来,永州市竞技体育坚持举重项目优先发展,实行政策、经费、人才倾斜,财政、教育等部门倾力支持。先后培养了梁小冬、莫慧玉、李世英、王赛、李均友、陈桂凤、江宁丽、陈勇等数十名优秀举重教练员,建立健全了市、县、乡镇、学校四级选才网络,出台了《永州举重后备人才选才标准》《永州运动员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奖励办法》《永州市体校学生学习、生活、训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年都组织教练员到基层、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大规模的选才。同时,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先后举办雅典奥运会女子选拔赛、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全国高水平举重后备人才基地赛、湖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等多项高水平、高规格的举重赛事。目前,永州举重业余训练形成了以市体校为龙头、县区体校为辅助的训练格局,常年在训运动员达数百名。

伍细文从事教练工作已30多年。在他看来,全市举重运动是一盘棋,只有布局扎实,才能厚积薄发。永州市业余举重训练的校、班、点有10多个。近年来,一些中小学开始和体校联合办学,举重人口的基数不断增加。市、县的教练每年都要到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校去挖掘举重好苗子。同时,市、县建立了信息库和人才网,举重尖子层出不穷。

永州举重为何能持续不断地出成绩?伍细文认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模式是关键。永州有一批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教练员,他们在40余年探索中,摸索出了一套培育后备人才的科学训练方法,通过精心选苗、科学训练,才使得永州举重这些年能够长盛不衰。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