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民政学习王新法从“红色”开始

[来源:石门县民政局]

68位红军战士弹尽粮绝在剪刀峡舍身跳崖,李光文父子3人遭斩前"先杀子再杀父"未得应允,许多慷慨悲壮的故事口口相传。石家庄人王新法选择在石门县偏远的薜家村扶贫,正是被这里深厚的红色底蘊所吸引。

打开红色记忆

一个外地人,尚且为英烈的精神所感召,舍家忘我,铁心扶贫,作为本地人,对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历史究竟有多少了解呢?石门县民政局学习王新法,首先从学习、了解石门的红色历史开始。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毛泽东失爱将的锥心之痛溢于言表。王尔琢是石门磨市镇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牺牲时年仅25岁。王尔琢的妻子郑凤翠,新婚燕尔就与丈夫天人永隔,85岁去世时,家人在其首饰盒里意外发现了60粒杏仁,可谓青丝白发,君心永恒。

石门南乡起义发生于1926至1928年间,与秋收起义、平江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并称为湖南省五大农民起义,是石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著名革命运动,700余名先烈献出了生命。

贺龙、任弼时、王震、肖克、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红军在石门前后征战了八年,有上万人参加红军。1936年,红二·六军团从维新镇重阳树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征途路漫漫,他乡埋忠骨,有名可查的石门籍革命烈士就有2400多名。

石门是革命宝地,是1952年认定的24个全省第一批重点革命"老区县"之一,是湖南39个"苏区县"革命根据地之一,发生在这里的英雄故事,俯拾即是。石门民政人学历史、讲故事、上党课,重新去审视、读懂脚下这片殷红的土地,更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保存红色载体

石门南乡起义失败后,不屈的革命党人又转战北乡,在贺家台建立了"石门县苏维埃政府"。贺家台邻近薜家村,王新法曾多次到贺家台,也荫生过维修遗址的想法。县民政局把王新法的"想法"变成行动,自觉承担起保存、看护好红色载体职责。

首先完成了全县革命遗址的普查与修复工作。经过全面走访调查,确定全县重要革命遗址、纪念地等共104个,并对王尔琢雕像、陈振亚烈士故居、曾庆萱烈士墓、黄鳌烈士墓等纪念设施进行了维修。目前,正在对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成立地、湘鄂边苏区南乡起义策源地进行修缮。

石门烈士陵园是标志性烈士纪念类建筑,占地140亩,有烈士墓碑2495座,2014年8月1日竣工开园,为将其建成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单位,县民政局正紧锣密鼓启动烈士陵园二期工程。另外,为把王新法发动群众修建的薜家村"山河圆"打造成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县民政局已将园门配套、烈士博物馆、英烈纪念碑及园区栈道、观瞻平台等8个项目纳入建设规划

县民政局将《石门县红军将士英名谱》、《红色石门影像集》、《石门县革命遗址通览》列为党性教育必学内容,同时,注重挖掘、收集、整理革命史料,以墨卷存史、贯史、证史。如今年3月,县老区办、县民政局组织专门力量,历时4个月,通过五次会商统稿,高质量编纂完成了《常德老区简介·石门篇》。

传承红色精神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王新法爱薜家村,爱薜家村的老百姓,源于他对红色的景仰、对信念的坚守。传承红色精神,唱响红色之歌,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做有信仰的人。星星之火,何以燎原,是因为有信仰助燃;工农红军能够走出雪山草地,是因为有信仰支撑;王新法一心为民,无怨无悔,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仰。他因信仰而伟大,我们则因他而改变。如今的石门,社会组织效法他,争相为脱贫攻坚出热出力,能人贤士效法他,有34人当上了名誉村主任。做王新法一样"有信仰的人",成为像王新法一样的"能量球",也是石门民政人的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

做老百姓喜爱的人。王新法认他乡为故乡、视村民为亲人,拿自己的钱,办百姓的事,人们喜欢他、追随他,他去世后,老百姓悲天恸地,百里相送。县民政局学习王新法,自觉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让"民本"思想溶入血脉,深入骨髓,如开展"到百家、进千户、访万民、送温暖"民情走访调研与民情日记评选等评选活动,全力打造"救助暖心、养老贴心、慈善爱心、服务倾心、作风清心"民政品牌。

做让组织放心的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县民政局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知来路、明方向,经常进行心灵保洁和精神补钙,如大力传唱 "等在桑树边"、"湘鄂忠魂"、"梦回重阳树"等本土红色歌曲,在"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中注入红色基因,烙铸红色印记。"红色"不仅是主题党日的主色调,更是平日里的基本色,知耻知止,心中笃定,人人争做"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最美基层民政人"。

相关专题:扶贫楷模王新法——永远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