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的区域性暴雨,空前的流域性洪水,空前的人口大转移——
零伤亡,怀化是怎样做到的
记者 肖军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搏斗!
6月29日至7月2日,怀化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灾,空前的区域性暴雨与空前的流域性洪水叠加,洪峰接踵而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危在旦夕,大规模转移群众刻不容缓。
怀化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科学研判、精准调度下,全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4天时间,全市共转移群众29.34万人,其中6月29日18时到30日凌晨,一夜之间紧急转移群众58793人,没有死亡一人,没有垮塌一堤一坝,圆满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7月8日,《新湖南》报道了怀化紧急转移群众29.34万人的事迹,到7月17日,点击量达到了280万人次,读者好评如潮。

抓住一个关键: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怀化的空前大转移实现‘零’伤亡,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科学研判,精准调度。”怀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国甫表示,怀化市委、市政府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抗洪救灾的根本遵循。
未雨绸缪抢先机
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今年3月份就显出征兆和苗头。据省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3月1日至29日,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偏多48.4%。
罕见早汛,敲响了湖南省防汛的警钟,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入汛前,省委、省政府就明确提出:要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的各项准备。怀化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把措施落细、落实在洪水来袭前。
建立科学应急反应机制。全市各级全部制定了防汛、山洪灾害防御、地质灾害防治等方案和预案,对转移群众的范围、路线、安置方面作出周密细致的安排,确保灾害来临时能井然有序地迅速转移。

突出常态备战。采取市、县、乡、村级工程四级备料的方式,备好备足麻袋、砾石等防汛抢险物资,定期举办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培训及演练。
7月1日17时,沅水大江口水位猛涨,倒灌顶托溆浦县银珍水库大坝,下游水位从29日16时的133米迅速涨至141米,转眼间没过尾水门启闭机0.5米。抢修人员按照预定应急方案精准施策、从容应对,使水库经受住了考验。
怀化市对重点区域水库山塘、地质灾害点、流域水上障碍物进行“地毯式”排查监控,共排查出96座水库、大坝隐患102处,于汛期前全部整改到位。

特大洪峰袭五溪
6月29日,只停了一天雨的五溪大地,再次遭遇特大暴雨。同时,上游的贵州铜仁、黔东南暴雨如注,致使怀化托口电站高水位运行,大坝安全面临巨大压力。
这一天的17:05,省防指下达了调度命令:29日18时起,托口电站下泄流量从5000立方米每秒迅速上升到8000立方米每秒,22时达到10000立方米每秒。前所未有的区域性暴雨与流域性洪水叠加,洪江区洪峰流量将达到15000万立方米每秒,辰溪将达到20000立方米每秒,怀化市5个县市区必须在几个小时内紧急转移几万名群众。
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怀化市发布了撤离危险区域群众的紧急通知,3.3万余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紧急投入到转移群众的第一线。

转移牵动领导心
罕见特大洪峰,近30万人的空前大转移,省委、省政府领导极为牵挂。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非常重视怀化的抗灾救灾和大转移工作,多次打电话给彭国甫,要求怀化市委、市政府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抓好受洪水威胁群众的避险转移,把老人、小孩作为重中之重,该转移的务必坚决及时果断转移到位,做到不留任何死角、不漏一人。要妥善安排好转移群众的生活,确保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就医,帮助大家度过难关。要严格落实责任,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顶梁柱”作用。
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时刻牵挂怀化的雨情、灾情,多次打电话给彭国甫,详细了解五强溪集镇防洪墙决口抢险工作,以及受灾群众转移、生活安排情况,向奋战在抗灾一线的干部群众表示亲切慰问,要求怀化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科学研判,落实责任,市县领导靠前指挥,尽快制定救助方案,迅速开展救助和修复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省委副书记乌兰多次给彭国甫打来电话,了解受灾和救灾情况,向怀化的干部群众表示亲切慰问,要求进一步研判雨情,精准调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做好应对历史以来最高洪峰、打持久战的准备。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少峰作为联系怀化防汛抗灾工作的省领导,多次对怀化防汛抗灾作出批示指示,要求精准调度,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抗洪救灾攻坚战。先后两次深入怀化灾区,7月1日冒雨奔赴受灾最严重最危险的“孤岛”——辰溪县城,现场调度指挥抗洪救灾、转移群众工作。
副省长杨光荣非常关心怀化的防汛抗灾工作,多次视频连线或电话了解汛情灾情,对怀化的抗洪救灾工作作出具体指导。
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一系列指示精神,怀化市通过市防指指令和新闻媒体、防汛视频系统等渠道,迅速传达到各抗洪救灾一线,极大地鼓舞了怀化灾区的干部群众,增强了战胜特大洪灾的信心和力量。
坚定一个信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宁听骂声千遍,不听哭声一次”
面对特大汛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强调:用各级干部的坚守和付出,换来人民群众的安宁、安全。

沅水空前流域性洪水和空前区域性暴雨叠加,时间非常紧迫,数万名群众生命危在旦夕,黑夜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的群众没有思想准备,有的六神无主,有的若无其事……在千钧一发之际,6月29日晚,彭国甫通过视频指挥系统连线各县市区委书记,向全市发出指令:要把老百姓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保命”为中心开展工作,以“一万”的努力确保不发生“万一”;遇到个别群众思想一时无法做通的,必须用科学方法强制转移到位,“宁听骂声千遍,不听哭声一次”。
6月29日晚到30日早上,怀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灯火通明,相关指令、警报、新闻通过视频、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全方位、全天候滚动播出。
中方县铜湾镇麻溪江村70 多岁的周汝江,觉得水不会涨进家门,不肯撤离。村支部书记周南金带领党员干部紧急将老人带走转移,半小时后,洪水淹没了老人的房屋。此次洪灾中,麻溪江村成功转移了114 人,整村群众安全。
“要不是李书记带人强行将我们抬走,我这条老命只怕就完了。”7月7日,怀化市洪江区沿河路街道桃李园社区97岁的朱淑云说。

6月29日晚,桃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婷香带领67岁的支委程长胜等社区干部一边敲锣、一边拿着高音喇叭,在辖区内一栋一栋楼地排查、喊话。当时,大雨倾盆,洪水正在袭来,情况万分危急。
“我不走,死了也不要你们负责。”朱淑云对前来动员她转移的社区干部毫不客气。
“用火箱把她抬出去。你不要我们负责,市委要我们负责!”李婷香当机立断,4个社区干部强行将其抬走。
当晚,桃李园社区3000多居民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区,不漏一人。
怀化市采取党员干部包片、包街道、包社区、包乡村、包户包人的方法,迅速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当地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从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长到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抗洪救灾,让大家看到了战胜特大洪灾的胜利曙光。

汛情吹响集结号
6月29日晚6时许,接到省防指关于怀化5个县市区急需转移大批群众的指令后,市委书记彭国甫与邹文辉、王行水、杨林华等市领导不约而同迅速奔赴市防指,通宵坐镇指挥,各县市区委书记在县市区防指严阵以待。彭国甫向全市发出指令:沿途5个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务必迅速通知沿河两岸广大群众,按应急预案明确转移责任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有序做好人口转移,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有关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务必亲自调度,强化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有关乡镇党委政府、有关村(社区)党支部务必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和组织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全力抓好群众安全转移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追责。

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应云6月30日、7月1日赴辰溪县、沅陵县现场指挥抗洪救灾工作,石希欣、江波、向型楚、蒲学联、周晓理、胡长春、邓小建等市领导6月29日晚火速赶往沅水流域5个县市区坐镇一线指挥调度;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应战;怀化军分区及武警、消防支队出动官兵130人,携带冲锋舟及皮划艇11艘,6月29日晚紧急奔赴灾情险情最严重的辰溪县抢险救灾;3.3万党员干部、6.2万基层抢险应急队员迅速集结,在6月29日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与29.34万受灾群众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共同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与洪魔抗争,一场空前的大转移在沅水流域展开。在那地动山摇、惊心动魄的危急时刻,到处是干部群众守望相助的动人场景。

“党徽照我去战斗”
肆虐无情的狂涛骇浪中,一个个党员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群众遮风挡雨,成为抗洪救灾的中流砥柱。
“党徽戴在胸前做么子事都有劲,都马虎不得,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中方县铜湾镇麻溪江村的党支部书记周南金对党徽有着一种质朴情感,时时佩戴着党徽。6月30 日晚 9 点,村支书周南金巡查发现村里养殖大户杨勇的养猪场即将被洪水淹没,立即组织村里的党员和应急小分队,一直忙到 7 月 1 日凌晨 4点,帮他把260 多头猪和饲料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此时猪场已经浸水了。

辰溪潭湾镇石牌村主任唐红成带领全村30名民兵分成两组奋战3天3夜,帮助群众转移财产,安全转移安置群众500多人,而他的家庭农场全部被淹,大棚等农业设施损毁严重,优质水稻、蔬菜、西瓜和鱼场等损失近600万元。
溆浦大江口镇清江屯村被洪水围困成为“孤岛”,危急时刻,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佩戴党徽、自建“救生筏”,连续作战3天,紧急转移群众近千人。
6月30日,溆水和沅水交汇处的溆浦县大江口镇水位暴涨,沿江民房被淹。涉江社区党支部书记向慧梅带领4位女党员干部劝说最后一位老人转移,当时洪水离他们只有20米远。

7月1日中午,患有心脏病、正留院观察的靖州渠阳镇土桥社区党支部书记荣建梅接到县防办紧急转移群众的电话通知,瞒着家人,找医生要了瓶速效救心丸立马赶回社区,组织全体社区党员干部转移社区群众,像自己要求的那样,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
沧海横流,方显党员本色。怀化的党员干部用血肉之躯,奋不顾身地迎击洪魔,让党徽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闪闪发光。
抓住一个根本:用创新的办法抓好抓实基层党建
在这次抗洪救灾特别是群众大转移中,党徽为什么这么闪亮?党员干部舍生忘死、不辱使命的凝聚力、战斗力从哪里来?正如怀化市委组织部负责人所说:“这次洪灾是对我们基层党建和市县乡村换届成效的一次大考验大磨炼。”

“硬件升级、软件变硬、保障有力、群众满意”
近年来,怀化市按照“硬件升级、软件变硬、保障有力、群众满意”的要求,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近年来,怀化市全面完成乡镇“六小一中心”建设,投入4.88亿元新建“小套房”8997套,解决了1.2万名基层干部办公难、住宿难、如厕难、洗澡难等实际问题,投入22亿元资金建设2627个高标准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更加安心岗位、扎实工作。

向乡镇下放权力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向乡镇简政放权,着力做实做强做活乡镇。把分散在县政府有关部门与群众息息相关的9大类91项职能全部下放或委托给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把这些职能全部归口到便民服务中心,老百姓不用到县城就能在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把事办成,老百姓纷纷点赞,乡镇党委政府威信威望和办事能力显著提升。

建好能人当家的党支部
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党员,建设能人当家党支部,不断强化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要求,采取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组织委派等方式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把117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3519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5347名党性强、敢担当的致富带头人被选进村“两委”班子,其中1747名被选为党组织书记。这些人不仅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是旗手,而且在抗洪救灾战役中也是“悍将”。在抗洪救灾的特殊“考场”,沅陵县清浪乡胜平村党支部书记余启儒、辰溪县辰阳镇丹山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凤英、中方县铜湾镇麻溪江村党支部书记周南金、洪江区桃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婷香、溆浦县大江口镇清江屯村党支部书记何圣青……他们用实际行动、用过硬作风作答,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

激活选人用人的一池春水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捅破乡镇和村干部“仕途”发展的“天花板”,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激情。利用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换届的机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提拔重用实绩突出的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63名。特别是严格按程序从优秀村干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市共选拔“三类人员”224名(乡镇事业编制干部96人、优秀村干部69人、大学生村官59人),选拔进入党委班子144名,选拔进入政府班子95名。同时,对19名工作不在状态的县(市、区)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作了岗位调整。这一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听党话、跟党走、拼命干事创业的激情。

坚持一种方法:科学研判、精准调度
科学研判、精准调度是方法论
“家毫书记、达哲省长多次打电话给我们精准调度。7月1日,巫水流域突降特大暴雨,水位猛长且洪峰预计在7月2日凌晨1点左右到达洪江区,很可能再次和沅水洪峰叠加。省防指采纳怀化防指的建议,将托口电站泄洪流量减少2000立方米每秒3个小时,确保巫水洪峰先期通过,大大减轻了下游安江、中方、辰溪等地防汛压力和受灾程度,为及时转移群众赢得了时间。这使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家毫书记强调的‘科学研判、精准调度’是方法论。”怀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国甫说。

6月29日至7月2日,市党政领导轮流坐镇市防指科学研判、精准调度,组织气象、水文等方面的专家驻守防指,对地质、气候、雨晴进行精准研判,每半小时会商一次并及时将会商结果通报相关县市区。根据汛情,先后下发洪水调度指令4次,加强对流域水电站的科学调度,提前腾库迎峰、拦峰错峰,严格控制水位运行。
水位线就是生命线
6月30日晚,辰溪县城告急,成为孤岛。30日晚至1日晚,洪峰再次到来,专家预测7月1日16时县城水位将达到126.5米。市领导彭国甫、赵应云、邹文辉、王行水、张霞、杨林华坐镇市防指,石希欣、杨一中在辰溪县防指,两级指挥部紧急会商研究应对措施。彭国甫综合分析流域性洪水与区域性暴雨叠加的特点,根据雨情汛情灾情发展趋势、过来经验和雨水情况实时监测监控,经与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石希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辰溪县委书记杨一中会商,指示辰溪县委按县城128米水位提前预警和转移群众,果断转移县城5.2万、沿河乡镇6.3万群众,比按126.5米水位多转移县城1.7万人、沿河乡镇1.8万人。实际情况是,7月1日上午水位达到了127.5米,下午5时30分左右达到127.56米的峰值。市委的科学研判、果断决策,避免了一场灾难性悲剧的发生。

兵贵神速
6月29日,在托口水电站主坝开闸泄洪后,洪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致电沅河镇联乡领导和镇党委、政府,要求迅速将全镇低洼地段,特别是沅河洲上的300名群众转移到临时安置点进行避险;在60名党员干部和民兵预备役的共同努力下,上述群众于洪峰来临前全部实现安全转移,共计1500人。6月29日晚11时,接到住在极度偏僻的明永凤老人被困的险情后,沙湾乡迅速采取行动,将老人及贵重物品转移到安全地带。

灾民安置点是灾民避风遮雨的港湾
6月29日,溆浦县龙潭镇紧急设置10个安置点,疏散安全隐患点群众828户2822人,其中集中安置57户170人,分散安置771户2652人,最大的一个安置了266名转移群众, “一餐有三个菜,感觉很好,很满意。” 一位女士对记者说。记者看到锅里有肉,肉还不少。在龙潭镇,安置点提供一日三餐,转移群众统一就餐。救灾食品由镇政府安排的专门采购员统一购买,遵照《食品安全法》要求进行专门检测。安置点每天早、中、晚进行三次人员点到,所有住宿物资由民政部门统一提供,分发到户到人。

夯实一个基础: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和能力建设工程初显成效
走进中方县铜湾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标准化办公室、值班室、器材室、会商室以及连接市、县防指的会议设备、防汛专门电话等一应俱全,并建立了完善的值班制度、巡查制度、责任制度,且制度上墙。
“6月29日,接到上级转移群众的通知,我们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100多名值守在防汛救灾岗位上的镇村干部和民兵应急队员,迅速大范围转移群众,取得了转移群众1000多人无一伤亡的战果。”镇党委书记陈宗军告诉记者。

总结近年来屡遭洪涝灾害袭击、基层抗灾能力薄弱的教训,2016年,怀化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加强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突出以乡村两级为重点,整合资金1亿元完成乡镇(街道)、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防汛值班室、物资仓库、视频会商系统建设,组建6.2万余人的抢险队伍,制定防汛抗旱预案3628套,全面建成“阵地保障有力,队伍反应迅速,预案切实管用,机制上下贯通”四位一体、四级联动的一键式基层防汛抗旱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防汛抗灾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洪旱灾害损失。这一做法,得到国家防总和水利部肯定,为打赢这场防汛抗灾、转移群众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运用一个“法宝”:打好防汛救灾的人民战争
6月29日晚,怀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国甫紧急调度沅江流域性泄洪,要求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全天候宣传舆论强势,做到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守望相助战洪魔。宣传系统和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乡村广播、喇叭、短信、微信、QQ群等方式,广泛开展防汛抗灾宣传,广大群众、社会各类组织纷纷加入到抗洪救灾应急小分队、义务巡逻队、志愿服务队等队伍中,积极参与应急抢险、转移群众工作。

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成为受灾群众的“守护神”。洪江区田湾附近一片居民楼,被不断暴涨的洪水淹没,62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急需转移。6月30日8时,洪江区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调集2个中队的官兵赶赴现场,在当地武装部支援下,经过3个小时的救援,被困群众全部获救。7月1日凌晨4时,怀化军分区司令员向型楚、副司令员卢涛分别带领现役官兵及民兵、武警、消防官兵700余人,赶赴辰溪县城驰援,解救和转移群众4310人。

志愿者奋斗的身影,演奏了一曲曲震撼心灵的大爱乐章。6月30 日晚,洪江区中山路小学的安置点里已经陆续安置了 200 多灾民。从接到学校作为临时安置点的命令开始,校长封蔚红就组织教师忙活了起来,40 多个小时里她几乎没有合眼,一直在铺床、打扫、送水、送饭、转移病危灾民。群众反映,学校的老师特别好、特别负责任、特别关心人:“这里的伢子妹子太好了,对我们非常好,不怕脏不怕累,一整晚都没有合眼。”“伙食安排得好,有6 个菜。”“我妈妈86岁了,思想做不通,不愿转移,是4个年轻人用火箱把她抬出来的,太谢谢大家了。”“我邻居突发心肌梗塞,马上被送医,没耽误救治。”……此次,仅洪江区就有600余名青年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抗洪救灾。志愿公益救援机构蓝天救援队赶赴辰溪县开展救援,先后救出被困群众200余名,一直坚守到洪水退去。

广大群众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村帮村,守望相助的温情在五溪大地涌动。辰溪县桐湾溪村40多户未受灾户接纳受灾群众200多人,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辰阳镇柳树湾社区的社区居民、专业渔民、青年民兵成立支援抗洪抢险救援队,自发帮助转移和搜救受灾群众。
险情灾情在哪里,新闻工作者的身影就在那里显现;群众呼唤在哪里,新闻工作者的声音就在那里发出。新闻工作者奋不顾身、夜以继日,第一时间赶到最危险的地方、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及时传播汛情灾情、群众呼声、干群真情,传播党的声音、政策和温暖,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受灾群众的绿色通道。尤其是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网下行动、网上互动、网上网下联动”,讲好怀化故事,用身边人的感动,感动身边的人,汇聚起抗洪救灾的磅礴力量。
这场罕见的抗灾救灾大会战,又一次生动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责编:夏博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