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树起一座丰碑
——“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王新法,一座扶贫路上的丰碑——他千里来湘扶贫献出所有,却因劳累过度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的名字和故事,在三湘四水和他的老家燕赵大地激荡、传诵。他用忠诚、信仰、奉献、实干,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动人赞歌。
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经湖南日报率先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巨大反响。5月4日上午,“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300多人现场聆听,感动落泪。让我们跟随5位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讲述,再度一起感受王新法同志带来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
扶贫路上的一座丰碑
石门县南北镇党委书记 段少帅
我曾经问过王新法:您这么大年纪了,大老远跑到我们这偏远山沟来受苦受累,究竟是为了什么?王新法告诉我,他有个朋友家是薛家村的,这位朋友的母亲生病时来看过几次,感到这里山好水好人好,但就是穷。退休后,他决心到薛家村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就这样扎根在了薛家村。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有两难:一是缺钱,二是缺人。在薛家村修公路,沿线到处是悬崖绝壁,既危险又费钱,村里当时主张承包出去,可以省事,但王新法坚决不同意,一定要组织老百姓自己干。在他看来,一起干不只是省钱,更重要的是凝聚人心!
有村民不放心:“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得起?”王新法当场立下一份《生死状》:“如果出现不测,由我自己承担,绝不给他人添责!”在他的感召下,有17个人跟着在《生死状》上按下血红的手印……
开工后,每天不用吆喝,就有30多名党员干部自发来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乡亲们一个跟着一个也来了。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便修通了一条5公里长的路,他硬是用20多万块钱办成了原本需要上百万元才能办成的事。
有一次,我到工地,看到他的脸晒得像黑炭,黑里透着红,泥水、汗水搅和在一起,穿的白背心满是破洞,肩膀上、后背上,晒得脱了一层层的皮,新的连着老的……看着都心疼!我说:“新法大哥,您也是60多岁的人了,指挥大家干就行了,这么重的活就不要亲自干了,累倒了怎么办?”他嘿嘿一笑:“没事,没事!”
为了拓宽村里茶叶销路,我和王新法多次到长沙等地考察、联系市场。在生活上,王新法对自己很小气,出差睡最便宜的旅店,吃十几块钱的盒饭。但在茶叶发展上,他却毫不吝啬,自掏腰包请专家给茶农上课培训,请权威机构检测茶叶微量元素含量,成立农业科技公司,这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就花去了三四十万元。我问他:“值不值?”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值,当然值啊!”的确,他心里有本账,按照他的思路,薛家村的茶叶变成“黄金叶”,村民的茶叶收入从每亩2000元增加到了5000多元。
这几年,王新法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他是带着思想来的,不是带着私欲来的。当年他捧着一颗心来,而今却拼尽最后一滴血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生命书写了光辉的扶贫业绩,树起扶贫路上的一座丰碑。
老兵不死 精神永存
武警西藏总队医院主任医师 徐书真
我是军人团队的一名老兵,也是王新法40多年的战友。
2014年初,新法打我电话商量,要把这些决心跟他一起扶贫的战友组成一个团队,叫做“与民共富”军人团队,用军人的精神引领老百姓打一场脱贫攻坚战。
几年来,新法就像一个能量漩涡,带领着“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修了15公里盘山道,架了6座小桥,把路铺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建好了安全饮水源,让村民喝上清澈卫生的山泉水;组建了村民茶叶合作社,建成1100亩生态茶园,使老百姓人均年收入提高了3倍。最具震撼力的是,新法带领军人团队和薛家村老百姓,开辟荒山319亩,修建了山河圆,也就是烈士公墓。
当新法在山河圆把“祖国不会忘记”的鲜红大字写完,把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他在电话中哽咽地告诉我:“徐医生,我们做到了,我们完成了,烈士回家了!”
新法作为军人团队的发起人,一直都是想在前、干在前,投入了他全部的心血,他把战友捐赠的越野车,用作脱贫攻坚的指挥车、乡亲们外出的公交车、送村民到医院看病的救护车。3年多时间,行程20多万公里,换了8个轮胎,但他从没讲过做这些事的难处和他付出的辛苦,只说为百姓、为烈士干了哪些事,经济上需要我们提供多少帮助,给我们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只有在薛家村亲眼所见,才能深切体会到新法为了心中的信仰,所付出的苦是非常人所能。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当我走进新法的住处,一间8平方米的房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一张桌子,一台老旧的电脑,几件旧军衣挂在衣服架上。地上堆满各种开会记录、薛家村规划图、架桥修路的设计图、未来山河圆博物馆的设想等等。屋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件件东西都仿佛向人们哭泣着、诉说着新法在薛家村的日日夜夜。
新法生前常说,只要是当过兵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应该听党指挥,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自觉为党为国家担当。是的!没人给他指定任务,没人给他规定指标,他在薛家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觉的行为。他用毕生的心血,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党员的职责、一个军人的职责。
他是个赶都赶不走的人
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村民 曾德平
王新法刚来的时候,住在我二哥家,跟我是邻居。最初,我是要赶他走的人,可是他赶都赶不走。
他正式到村里扶贫之前,在我们村考察了一个多月。2014年春节刚过,他就打起铺盖、行李来了,还带着液化气灶和一些健身器材,一看就是长期住下去的样子。
村民代表推举他当上了“名誉村长”。那天,他高兴得不得了。
我却高兴不起来。我想,他一个城里人,一把年纪了,他说的那些设想要实现比登天还难,我实在为他担心。
于是我说:“王哥,你还是回石家庄安度晚年吧。”我还编了个理由,对他说:“跟着你干,我们谁都受不了!”这下可把他气坏了,他几天没跟我说话,看见我就来气。
既然赶他不走,我只好一心一意地跟着他干。修路签《生死状》的时候,我是跟着他第一个签名打指模的。
他进村后,大事小事都在替我们老百姓着想。人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为集体建设让地、出力的多起来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多起来了,党员干部的形象越来越好,号召力越来越强了。
2014年过小年那天,村支两委干部和群众吹着唢呐、敲着锣鼓,提着慰问品,给他拜年。村老年协会的漆开义代表村民写了一封感谢信,大家提着腊肉、鸡蛋、香肠和各种蔬菜,他发现村民白芳梅手里提的是两蔸青菜、几个连根带叶的大萝卜,他指着青菜问:“大妹子,这是什么讲究?”没想到一字不识的白芳梅脱口而出:“这代表您四季常青!”他又问:“那大萝卜呢?”白芳梅又说:“这代表您根深蒂固!”
实在没想到,他走得这么突然。2月23日那天,噩耗从天而降,叫大家怎么受得了。
我的王哥啊,我们怎么可能忘记,在薛家村的四年里,你吃自己的饭,花自己的钱,带着我们修路架桥,连大年三十都没有休息;为了让我们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你带着大家翻山越岭找水源,没日没夜地干;你从不当甩手官,事事都是自己带头干;你夏天里光着膀子干,肩膀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你一年四季穿着一双半筒靴,一身迷彩服,直到离开我们时还是这个样子……这一切,想起来就让人揪心,你在村里吃的那些苦,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王哥,你刚来的时候,我要赶你走,你偏偏不走;今天,我和乡亲们都留你的时候,你却走了。王哥,你别走!
爸爸 我懂您了
王新法同志女儿 王 婷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您在市公安局工作,在同学们眼中就是令人羡慕的“警察爸爸”,您经常带回来厚厚的荣誉证书,同时也带回来那满身的伤痛。您知道吗?“警察爸爸”这个光辉名字的背后,却是我成长的孤单。过年过节,您在忙;我过生日,您在忙;我生病,您还在忙。
今年春节,本打算让您回来好好休息,您满口答应。回到薛家村后,您却将团聚的日子一天天往后推。春节前,我打电话问您什么时候能回来,您说:“这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我要和他们见个面聊聊,听听他们对我们军人团队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正月十五,我又问:“外出打工的人都返城了,您什么时候能回来啊?”您却说:“这边事太多,再等等吧!”
说心里话,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真的不曾理解您,不理解您为什么要去薛家村;不理解您为什么我结婚生孩子都不曾回家;不理解您为什么过年都要和我们分开两地;不理解您为什么把全部的积蓄都搭了进去。许多次,我说:“妈妈身体不好,您应该在家多陪陪她。”您却说:“人生短短几十年,我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干点事儿,干点儿有意义的事儿!”
当我们来到薛家村,在您曾经住过的房子里,我看见了您曾经穿过的那一件件衣裳。一件白色的汗衫,您都已经穿了好几年,衣服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乡亲们告诉我,这些洞,不是穿坏的,而是开山辟路时,一点一点留下来的。我无法想象,您当时会有多疼,会有多危险。可是,您却从来不说。爸爸,您知道吗?本来,我和妈妈都已经决定,要带着您回家,让落叶归根。可是,翻看着您生前的一张张照片,看到了照片上的您一身泥水,看到了您被磨破了皮肉的肩膀,看到了您站在河水里勘测的全神贯注,看到了您搬运石头的奋不顾身……我们更看到了您在千里之外的薛家村干的那一件件大事、绘就的一幅幅蓝图,这么多乡亲对您的爱戴,我们更加理解了您,理解了您和六塔山这座英雄大山的感情,理解了您和薛家村这个革命乡村的感情。
爸爸,看着您衣服上佩戴的毛主席像章,这是您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戴着的,曾经我感到不解而问过您,您说这个像章不仅佩戴在您的身上,更佩戴在了您的心里,因为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您一生的信仰。爸爸您看,如今在您女儿身上也有了这样的一枚像章,我也会像您一样,佩戴在心上!
爸爸,我懂您了!
信仰的力量
湖南日报记者 周勇军
一些媒体同行知道,我是第一个报道王新法扶贫事迹,第一个报道王新法殉职在扶贫一线,也是报道王新法最多的记者。王新法生前,我写了5篇有关他的报道;他去世后,我写了23篇,其中有两个长篇通讯。我是一名老记者了,先进人物采访不少,但不轻易落泪。唯独采访报道王新法,我没办法控制住自己,可以说,我的每一篇报道都是用泪水浸泡过的。3月20日,我在完成长篇通讯《大义如山铸精魂》后回到家中,身体完全被掏空了,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大哭了一场。
关于王新法的报道,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三湘都市报新媒体的阅读量、点击量超过了300万人次,创造了历史新高,全国主要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回想起一次次难忘的采访,王新法的光辉形象一波一波地闪耀在我的脑海……
2015年10月17日,我从石门县城驱车,用了3个半钟头,来到四面环山的薛家村。见到王新法的时候,他正在和乡亲们一起修固河堤。一件汗衫、一条迷彩裤、一双解放鞋,上百斤的石头,被他从河床里抱起,修筑在堤上,身上的汗水和泥水交织在一起。这一幕,让我对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兵肃然起敬。
在薛家村采访的三天两晚,我与王新法同住一个屋,同吃一锅饭。尤其是在与村干部和乡亲们的接触中,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一提起王新法,敬重之情溢于言表。从他们讲述的一件件、一桩桩王新法在薛家村修路、架桥、发展生态茶园、关心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里,我无不为之动容。76岁的贺宗云老人拉着我的手说:“记者同志,要说新法老弟在我们村做的好事、办的实事,就像那满天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堆积起来那就是一座山啊!”
王新法去世后,我目睹了那重于泰山般的悲壮。县城的殡仪馆被闻讯而来的人们挤得空气仿佛凝固,哭声震天,泪雨纷飞。从县城到薛家村的一百多公里的路上,得知他的灵车经过,十里八乡的人们潮水般涌到公路两旁,挥泪相送。薛家村的乡亲们更是个个哭成了泪人。73岁的王永传老人长跪不起,声泪俱下,喊道:“薛家村没有好好保护你,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的亲人啊!”
王新法在给妻子的书信中写道:“如果我入党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
王新法同志给了我们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湖南日报记者 唐婷 贺威 整理
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