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次试点“互联网+”社区矫正 可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来源:长沙晚报]

天心区社区矫正中心,矫正对象正登录“心岸”APP进行在线学习,学习过程中,“心岸”APP不时会弹出“刷脸”界面,确定是矫正对象本人在答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摄

长沙晚报记者 邓艳红 通讯员 王渊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传统的社区矫正模式,是由工作人员将矫正对象组织起来,集中进行普法教育。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矫正对象,每次普法教育能多大程度被吸收,这是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湖南省首次在天心区试点“互联网+”社区矫正模式。天心区检察院与天心区司法局协商沟通,探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与企业签订“互联网+”社区矫正试点协议,由企业研发提供“心岸”APP系统,矫正对象可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实行线上线下双重学习教育模式。

加法:提高了学习热情和效率

郭明(化名)原是一家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因为职务侵占罪被判刑,他也被公司开除。后在检察机关的帮助下,他被原公司返聘。

2014年,郭明来到天心区文源社区接受社区矫正,按相关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每月需完成8小时的社区服务教育,学习时间基本固定在每周五。因为郭明上班的地方距社区40多公里,每周五他只好请假来接受教育。而现在,所有的学习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他只需拿起手机,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后进入“心岸”APP在线学习和答题就可以了。学习形式也更多样,除了文字外,还有音频、视频。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极大方便了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矫正对象。赵莎(化名)是一家茶楼的服务员,几年前因为防卫过当被判处缓刑。因为其只有小学文化,以往在集中进行学习时经常会碰到不认识的字,如今她可以通过音频或者视频进行学习。

据介绍,自启用“心岸”APP系统以来,不少矫正对象对学习更有热情了。按照规定,每位矫正对象每月需线上学习4个小时,而到3月中旬,赵莎就已经学习了8个小时,最多的一位矫正对象已经学了12小时10分钟。为了让每位矫正对象做到真正学法懂法,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系统会自动提问,只有当学习者回答正确后才算通过,如果回答错误,则不计入学习时间,必须重新学习。

减法:减轻了基层司法所的负担

“互联网+”新模式带来的改变不止于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模式也减轻了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负担,管理起来更加高效。

肖雪是天心区青园司法所的社区矫正专干,负责11名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按照以往的模式,她每个月要把这11个人组织起来集中讲课,完成8小时的教育。而现在,打开电脑就可以看到每一位矫正对象的学习情况,如果到月底了发现某位对象的学时不够,可以提醒他加强学习,并可根据社区矫正人员自身需求,调配学习内容,提供一对一的学习资料。

该新模式为天心区检察院的监督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往,天心区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到了月底,只能到基层司法所翻看工作人员总结的纸质资料,很难判断学习效率。现在,通过“心岸”APP管理后台数据生成“本月集中学习人员名单及相关学习内容”一览表,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在线学习情况。

天心区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科长左丹介绍说,作为湖南省首家试点单位,2017年2月底以来,在天心区辖区的社区矫正对象中,“心岸”APP覆盖率已达70﹪以上,以后可能会在全省推广。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