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液街:曾经酒香十里,暖风沉醉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新]

白沙液街:曾经酒香十里,暖风沉醉

陈新



说起白沙液街,大家可能会联想到李白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味道,而老长沙则会想起当年葫芦形状、白色瓷瓶装的白沙液酒。

是的,白沙液街就是以当年长沙红极一时的白沙液酒命名的街道。

当时这条浓郁飘香,春风沉醉的小街,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居民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



春雨绵绵的一个上午,我在溁湾镇地铁口下了车,拐入了溁湾路,直走再向右拐,就到了白沙液街。

如果不是循着地图,在周遭耸立的高楼间,很难寻觅到这条并不入眼的小街。这条街道,东起银盆南路、西至滨湖路、南面与湖南武警总队医院和湖湘中心G16接壤,北邻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全长约1000米,约莫五六米宽。

小街人不多,路上倒是有些流动商贩。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扫屋前的落叶;两个妇女穿着棉睡衣,提着一把大白菜,从低矮的蔬菜店出来;一条白花狗对着行人,嗷嗷地吠叫。



继续往里走,密密匝匝破旧待拆的房子,深深的巷子,杂乱的店铺,改成水果铺的防空洞,还有墙面斑驳的筒子楼,互相缠绕的电缆线……这一切,恍若误入一个不知名的乡下老街,让人有些迷惑:呀,在同一个地块,仅一路之隔,就是两个世界,一边是流光溢彩的“现代化”,一边竟拥挤幽暗潮湿“乡下街”。

大约走到小街中段,便闻到浓郁的酒糠味儿,顺着味道寻去,便看见一口巨大的木桶。木桶下面是个炉灶,里面是熊熊的火焰,熏黑的木桶上面冒着蒸汽。一位中年妇女不停地往里面送柴火,让我联想起有关白沙液的画面。


(曾经风靡一时白沙液酒。)


我急忙询问她,是否了解白沙液街的历史,她说知道点,在这条街口曾经有家酒厂,就是生产白沙液,但是2003她年搬过来时,酒厂早已不在了,现在所在地叫做“麓山才苑”的楼盘。

我有些怅然,继续寻找,在一条巷子里发现一个废弃的酒缸,显得格外寂寥,好吧,酒香已经难觅了。

(二)


在一家副食厂的老院子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告诉我,当年的酒厂叫做长沙酒厂,后来又改成白沙液酒厂,就在路口,一到酿酒日,酒香飘满整条街道。而之前,白沙液街最初并不叫这个名,而是叫溁湾桥路。

根据资料记载,1952年长沙酒厂来到街边,在三栋独立的砖墙构造厂房,生产一种葫芦形状白色瓷瓶装的白酒。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白沙液突然声名鹊起,直到今天,各种宣传白沙液的文字依旧沿袭着这样一个故事:

1974年毛泽东主席到湖南考察,适逢主席生日,当地干部代表家乡人民向毛主席敬上一杯湖南的好酒,毛主席品尝后回味无穷,遂询问该酒由来。在旁的接待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长沙酒厂酿的酒,未有酒名。”主席听了,端起酒杯又尝了一口,随手拿起白瓷葫芦瓶,看了看说:“这酒很好,是取白沙古井之水酿造成的酒,酒质味道都不错,叫‘白沙液好了。”


(白沙液街曾经打散酒。)


自此,白沙液声名鹊起,销售也水涨船高。据说,当年一斤白沙高粱酒要七毛五分钱,一买就是一壶,也有不自带酒壶的市民,门市部的工作人员会现场扎酒瓶、打零酒。

“要打酒到白沙液那条街,白沙液街也就叫开了。”老太太回忆说。

白沙液酒厂一路高歌猛进,在风云际会的中国白酒市场上书写了一段难以复制的传奇,连续多年获得了“湖南省白酒大中型企业利税百强企业”,在1994年香港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获特别金奖,慕尼黑国际酒类博览会金奖。



2003年,白沙液酒因企业改制、搬离,新厂房在老城区外择址另建,如今仍在生产,却留下了是这条没有褪色的白沙液街。

不过,白沙液街现在开启了蝶变之旅,把棚户区改造与旧城文脉保护相结合,将这里打造成一条具有历史文化记忆、凸显旅游优势、连接溁湾镇和西湖文化园的历史老街,不久,白沙液街将重焕光彩。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