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冒蕞 陈昂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
面临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如何实现经济稳中有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对策切中要害: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结合湖南情况和自身实际,就振兴实体经济接连发声。
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创新之于实体经济转型的重要引领作用。谈到创新引领,许多代表都有深切感受。
“甘蔗采收过去更多的是依赖人力采收,生产率低、劳力成本高等问题一度成为困扰。”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介绍,在广西,中联重科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甘蔗收割机,有效提高了甘蔗采收的机械化率。
这个案例中,企业的产品赢得了需求、打开了销路;用户通过使用企业产品,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甚至扭转了整个产业收益下滑的困境。
技术创新,让企业和用户有效实现了双赢,也折射出创新对于新常态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性意义。正如詹纯新所言,企业一定要重视创新,而且是紧扣市场需求、切中发展要害的创新。
“科研人员在‘栽树’,那就必须让他们享受到‘果实’。”詹纯新认为,技术创新需要依靠机制创新,比如中联就把科研人员分派到各个产品平台上进行研发,研发的回报和产品的利润提升直接挂钩,“栽的‘树’越大、‘树’长得越快,收获的‘果实’越多,这就能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而政策创新,则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引导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颇有感触。他告诉我们,近年来,湖南一改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支持方式,出台了一系列“精确打击”式专项产业政策措施,针对航空、移动互联网等产业领域加大培育力度。
产业政策精准了,见效自然又快又好。“湖南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谢超英介绍,去年,湖南新引进移动互联网重大项目30余个,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移动互联网产业年收入达591亿元,近3年年均增速超过100%。
以开放赢得发展新空间
实体经济要强,必须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许多代表、委员一致的意见。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湖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建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给予湖南一定的改革创新政策支持,支持湖南开展有中部地区特色的先行先试。
“自贸区的创新和制度优势,是非自贸区不能比拟的,他们能干的活儿,我们现在干不了,所以我们应该要举全省之力,加速挤进自贸区的行列中去,打造开放的平台。”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委书记胡忠雄认为,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对于补齐湖南开放性经济短板,振兴实体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借力“一带一路”下好开放的“先手棋”,也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成为了一道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还成为了一种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说,近年来,不少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合作和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成功创造了境外扩张、跨越发展的经典案例。
傅军同时发现,由于政治的风险、法律的短板、区域的壁垒、人才的瓶颈、文化的障碍和信息的缺失等诸多不确定性,更多的中国企业仍在“走出去”的十字路口徘徊,难以把握跨国经营与境外扩张的商机。
“建议国家把支持企业‘走出去’作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大事来抓。”傅军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企业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的经营环境、通用准则和法律法规。
用深化改革添加“推进剂”
“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生产成本上升及虚拟经济泡沫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趋紧、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效益严重下滑。”作为资深企业负责人,傅军坦言,社会上一定程度地出现了“避实就虚”的现象,甚至有“办厂不如买房,投资不如投机”的说法。
发展实体经济的动力和活力从何而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傅军建议,国家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推进混合制经济的深化改革,特别是要加速竞争性领域改革,尽快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彻底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切实提升国企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率。
认为要通过深化改革来为实体经济发展添加“推进剂”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蒋秋桃,她更加关注针对小微企业的税制改革。
“目前的税收优惠措施要与经济内外环境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性文件。”蒋秋桃认为,应根据小微企业的免税年限、免征营业额、地区差别、产业水平、就业人数等内容进一步细化和差别化。
因此,蒋秋桃建议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减免措施参照扶贫政策,继续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同时,提高小微企业税收减免额度,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中的月度销售额由2万至3万元(按季纳税6万至9万元)提高到2万至5万元(按季纳税6万至15万元)来免征增值税。
(华声在线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