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养鸡大户龚安平在喂养鸡。
图为风景秀丽的张家界石堰坪村
华声在线2月28日讯(记者 赖泳源)2月28日,“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主题活动之“脱贫攻坚看湖南”的记者和网络大V们来到张家界永定区的石堰坪村和马头溪村,了解美丽村寨里的脱贫致富故事。
农家乐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
像往常一样,今年45岁的全庆根在马头溪村的关水坪农家乐里,忙着接待来自八方的游客。在农家乐的一头,汇聚了打溜子、土地戏等节目的苏木绰阳戏剧团成员,在给游客展示苏木绰特有的名族文化特色。精彩的节目让游客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2009年,我跑货车的时候不幸发生车祸,左腿落下了残疾。”全庆根说,一家4口人全靠体弱多病的妻子给别人缝补衣服的微薄收入过日子,每人年均收入仅1200余元。扶贫队进驻马头溪村后,因地制宜利用马头溪村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在发现全庆根有做菜的技能后,鼓励并协助他开土家吊脚楼农家乐。
2015年5月,农家乐做起来了,生意火爆地让全庆根自己都不敢想象,游客多的时候甚至要请乡亲们过来帮忙。“我去年就收入了十几万,日子现在越过越好了!”全庆根乐呵呵地说。
全庆根是马头溪脱贫的一个代表。目前,马头溪村共发展高标准农家乐6家,示范户20余家。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马头溪村建立了水果采摘基地,发展了土家民俗艺术团,开发了土家织锦等旅游商品,让游客把“乡味儿”带回家,让当地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家门口就业。
养鸡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梦
在马头溪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龚安平,通过养鸡实现了脱贫。
谈起之前在广州打工的经历,他坦言没挣到什么钱,远离家乡的打工生活,让他也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他从家乡的游客中发现,他们都喜欢品尝土鸡,而且供不应求,于是他萌发了做土鸡生意的想法。
在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下,他化解了养殖和销路等诸多难题,逐渐把生意做了起来。“现在一年可出栏15000只土鸡,去年的纯利润达到了10万左右。”说起现在的生意,龚安平眼神里充满了幸福。
以乡村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是永定区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永定区将张家界茅岩莓、张家界中药材、张家界大鲵、张家界小水果、七星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六大特色产业,多举措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
当前,永定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2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59家,永定区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已达50余万亩,有1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参与生产农户达7万余户,带动4600余人就业,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亿多元。
“舌尖上的石堰坪村”铺就90后电商路
苏木绰是土家语“祖源之地”音译,现在人们习惯将“苏木绰”代指以石堰坪村、马头溪村为中心的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沅古坪镇等土家族人聚居区一带。随着“苏木绰”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做当地农产品的电商也得到了发展。
90后的全子恒,之前在上海做仓储管理工作,高昂的生活费用,让他一直攒不下钱。父母在家务农,没有太多的收入。喜欢探索新事物的他,在2008年玩起了淘宝,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想到家里父母繁杂的事情和远离家乡发展的忧虑,终于决定在2015年回家乡发展,并在去年4月做了淘宝,销售葛根、鱼腥草、腊肉等石堰坪村土特产。
“现在平均一天有10单左右,基本每个月有5000元以上的收入。”全子恒很开心,也希望随着家乡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自己也能把电商做出品牌,把家乡的土特产品销售给全国各地的网友,让大家品尝正宗的“舌尖上的石堰坪村”。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石堰坪村主要通过保护现有居民吊脚楼、保护土家文化文物、保护生态植被‘三个保护’,利用旅游产业,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谈起石堰坪村的脱贫路子,石堰坪村村支部书记全建国表示,2017年春节前后,在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苏木绰”的强力带动下,石堰坪村的游客数量突破8万人,旅游收入也翻了几番,传统的土家特产和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据了解,2016年是永定区脱贫攻坚的卓有成效的一年,已实现5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5841户19116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