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建设科教强省的重要决策,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建设科技强省作出了部署。省科技厅将对标“2020年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30年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2050年建成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持续精准发力,重点打造 “五大工程”,促进全社会创新体系发展,当好贯彻落实创新引领战略、建设科教强省的排头兵和生力军。
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不断健全科技人才计划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实施“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计划”和“湖南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编制发布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要依托人才团队布局创新资源。对于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的人才团队,在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规划和建设若干国际化创新人才社区,为引进人才做好配偶随迁、就业、子女就学、社保、医疗、住房等配套服务。要加强专门人才培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菁英培育计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加大对优秀创新团队和大学生“创客”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具有较强创新组织能力的企业家和科技经纪人队伍。引进若干国际知名猎头公司。
实施科技创新重点研发工程。坚持振兴实体经济、培育新动能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导向,“点”“链”“面”结合,优化科技创新供给。一是精心组织重点攻关,实现关键点突破。围绕民生改善、环境、健康等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着力突破大气污染防治、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推广应用。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石墨烯存储、海洋矿业等新兴领域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研制一批战略新产品。围绕民生改善和新兴领域产业培育,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攻克一批共性技术。二是科学布局重大专项,推动创新全链条覆盖。围绕“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10大重点产业和我省确定的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体系化布局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构建全链条覆盖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推动特色优势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重大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三是强化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创新综合实力。重点在碳材料、脑科学、基因科学、深空深地深海探测等领域加强体系化部署,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
实施创新环境建设工程。要健全多层次、多学科的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积极建设湖南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杂交水稻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争取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在湖南布局。要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通平台载体、仪器共享、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市场、标准、计量、检测等各个环节,重点包括: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农村“星创天地”等双创载体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潇湘科技大市场,搭建省市县互通、网状链接的科技要素交易市场;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要加强创新人文环境建设。加大科普和创新典型宣传,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工程。一是健全创新政策体系。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建设科技强省的系列配套实施细则和具体改革举措,推动建立科技强省建设考核工作机制。二是实施全省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成立科技、财政、统计等多部门联合的专项小组,千方百计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三是实施“科技计划经费+”行动。加强省市县科技创新投入互动衔接,建立“科技+教育”“科技+产业”“科技+社会发展”“科技+文化”等工作机制。深化科技计划与经费管理改革,突出团队申报、协同创新和多元化支持方式。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大直接奖励、股权激励力度。总结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试点经验,扩大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自主权。对重点引进的创新项目和创新团队,给予“一对一”特殊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
实施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打造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规划展示中心、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大学科技城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打造长株潭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高新区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培育推荐省级高新区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引导和支持省级工业园区、经开区、市县开发区转型升级为高新区。
(作者童旭东 系省科技厅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