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袁院士鼓励我好好干”
记者 左丹
2017年农历正月初六。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惬意中时,海南东方市新龙镇龙佑村400多亩杂交水稻制种稻田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耕田、下种、插秧……来自湖南和贵州的农民们在水稻田中紧张地忙碌着。
400多亩稻田的承租人是湖南宁乡人左若军。今年49岁的他,来海南东方打工已整整20年,黝黑的皮肤、沧桑的面容,已成海南一个地道的农民。
“这400多亩地以前都是长满了杂草和小树的荒地,去年承租下来后,我们苦干了1个多月,将其翻耕成水田,除几十亩为沙土地外,其他的都很肥沃,以前应该也是稻田,荒废很久了。”站在田埂上,左若军自豪地告诉记者。
1997年,左若军和妻子从湖南来到海南东方市一个农业科技园打工,从保安干起,先后当过科技园保安队长、办公室主任等职,2010年,左若军从科技园辞职,开始承包土地搞杂交水稻制种,一晃已6年。
农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有一年辛辛苦苦等到种子即将收割的时候,台风来了,将所有的稻田都冲刷得颗粒无收……“当时我真是欲哭无泪。”左若军回忆。
凭着湖南人的霸蛮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左若军在当地杂交水稻制种领域渐渐有了名气。2016年,他承租的稻田亩产杂交水稻种子300公斤,创下了杂交水稻制种最高亩产。
“去年隆平高科还在我这里开了现场会,要我作了典型发言。”左若军告诉记者。
今年48岁,来自湖南汉寿县朱家铺乡的肖小华,是一个种田的能手。他跟着左若军在东方制种已有两年多了,龙佑村这400多亩田,主要由他负责。为了赶季节,今年春节他没有回家,就在工地上过年,他告诉记者:“我们去年腊月二十五开始耕地,过完春节,正月初二就开始下田,插三系水稻的母本,要插200亩。过几天再插父本,现在是最忙的时候。”
70多岁的高新初也来自汉寿县朱家铺乡,他在海南制种已有6年多了,他告诉记者,看着这绿油油的稻田就开心。
时近中午,阳光越来越烈,晒在脸上生疼生疼。坐着左若军破旧的皮卡车,记者来到他另一块承租地--东方市新龙镇龙卧村700多亩的制种稻田。这里亦是一片繁忙景象。近处,年近70岁,来自邵阳绥宁的高级农技师贺安喜正在指导农民们进行母本种子浸种;远处,10来个海南妇女在插秧;再远处,一台翻耕机在稻田中作业……
“去年的制种现场会就是在这里开的。我们的制种队伍主要是来自湖南、江西、贵州的农民,去年制种半年,最高的收入有5万元,其中70多岁的高新初领到了4.8万元。现在大家干劲很高,有20多人春节没有回家,在工地上过年,期盼今年有更好的收成。”左若军说。
来海南20年,左若军一家春节基本是在海南度过的,今年也不例外,春节期间就休息了一天。
不过,他欣喜地告诉记者,2016年除夕他在三亚拜访湖南农技专家时,遇到了袁隆平院士。袁院士听说他在东方市承包了700多亩稻田做杂交水稻制种,亩产达到了300公斤,2017年扩大生产承租了1000多亩时,开心地与他合影并鼓励他好好干,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
“袁院士鼓励我好好干,这让我干劲更足了!”左若军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