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金策”巡礼]彭国甫: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打赢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战

[来源:华声在线]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打赢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战

武陵山片区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走出一条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是片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

怀化市作为武陵山片区的地级市之一,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习俗、生产习惯等在片区具有典型代表性。怀化市大力加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信息化、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发展动力不足、人力资源匮乏、资金投入不够、设施设备落后、资源利用转化率偏低等问题和困境。

根据怀化市的实践与思考,特提出武陵山片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

进一步改进体制机制,激发山区农业的发展活力。

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如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建立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完善现代农业目标考核制度等。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创新农业多元投入机制。推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和金融扶贫经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等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四是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农业经营性服务。

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放大山区农业的生态优势。

一是严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和林业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二是大力推广绿色化生产。逐步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学物质施用量,全面推行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三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结合精准扶贫,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彰显山区农业的区域特色。

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打破行政区划,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一批农产品优势产业带。二是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努力开发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名优特产品。三是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赋予农业更多生态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山区农业的产出效率。

一是着力抓好农业科研攻关和应用推广。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科研活动,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健全奖励扶持政策,引进一批高素质农业科研、生产、管理人才。三是着力提高山区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提高山区农机装备能力,支持农机专业户开展跨区联合作业服务,推进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增强产品销售能力。

一是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鲜活农产品田间地头批发市场,改造一批旧的农产品产地市场,着力增强流通服务功能。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完善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销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新模式、新业态。设立专门的“互联网+电子商务”部门,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企业。加强农产品物流销售终端建设,缩简流通环节,提升综合效益。

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山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大力扶强市场主体。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延伸产业链条。二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合理布局种养、加工、营销、休闲观光及配套服务等产业,重点打造和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旅结合示范区、山区精品农业示范区等特色园区。三是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鼓励积极创建农业品牌,加强对农业品牌文化与生态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建设一批区域性、全国性农业知名品牌。

另提出几点具体建议:支持怀化市创建国家山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市(区);在怀化设立湖南省山区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适时升格为国家武陵山片区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将怀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全省扶持重点;将怀化建设成为辐射大西南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课题主持人:彭国甫)

相关专题:迎接党代会 建设新湖南——“十大金策”巡礼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