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刘茂松:工业深度发展是“绕不过的一环”

[来源:华声在线]

工业深度发展是“绕不过的一环”

——访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刘茂松

华声在线讯(湖南日报记者 朱永华)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刘茂松提出的“金策”——《实施“一带一部”战略, 以深入的工业化推进湖南经济集约发展》被称为“推动湖南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湖南的整体谋划,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其中不乏新概念、新判断。24日,记者采访了刘茂松教授。

记者:“深入的工业化”是个新提法,有什么特定含意?

刘茂松:深入的工业化是以创新、集约和包容发展的路径,实现高度的工业化,特指发展中地区在已有一般工业化的基础上再用较长的时间,向更新、更密、更广的领域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推进深入的工业化,一方面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是拓展生产空间,扩大就业规模,创造资本积累,增加收入分配,并支撑农业和服务业健康发展。

记者:提出推进“深入的工业化”,是不是意味着对以往关于工业化的认识的某种改变?

刘茂松:是的。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长期受制于内陆封闭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性分化矛盾很突出,高碳高排放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占工业支柱产业的主体,高技术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经济效益水平2015年排全国第24位、中部六省第5位。可见,湖南工业化的历史使命还远未完成,需要进一步推进深入的工业化。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在工业化的问题上存在“去工业化”的认识,认为工业的发展占比可以减少,重点放在服务业领域。我认为,工业深度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绕不过的一环,工业占比还可以继续扩大。

记者: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湖南实施“一带一部”战略与“深入的工业化”有什么关系?

刘茂松:我在对策建议中提出了“新经济地理是先进生产力”的观点。

以往,湖南的生产力在空间上一直按南北向分东、中、西三条纵线布局,三线之间缺乏横线联通,且水运又日渐衰退,所以无法形成全省空间经济的网圈集聚格局,只能是分散的小规模的粗放生产。随着我国交通设施建设的现代化,目前已形成横贯东西与纵贯南北的新交通版图,特别是沪昆高铁及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我省纵向分散布局的旧格局,形成了我省水陆空纵横交集互联互通的大格局。实施“一带一部”战略的实质,是发挥这种新经济地理的区位优势,拓展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提高生产力布局的集聚经济效应。湖南要紧紧抓住全国和我省经济地理重塑的重大战略机遇,突出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建设现代化高效率的大工业体系,推进“深入的工业化”稳步发展。

相关专题:迎接党代会 建设新湖南——“十大金策”巡礼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