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丰碑]老红军李开友:大风一刮 雪里的遗体就露出来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腾 欧阳旭]

老红军李开友胸前挂满了勋章。

个人档案

李开友,1916年12月出生,湖南龙山人,1934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长征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8年4月转业,曾担任龙山县木器厂厂长等职,1969年12月退休,后改为离休。

个人语录

“在长征路上,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我们从来没有气馁,始终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支撑自己,最终胜利会师。”

华声在线记者 龙腾 实习生 欧阳旭 综合报道

长征故事

101岁的李开友是为数甚少,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而如今健在的老红军。尽管年事已高,记忆力也比以前差了很多,但说起长征,他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那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日子,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1916年12月,李开友出生在龙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主要靠放牛、割草、砍柴为生。1934年5月,18岁的李开友听说跟着红军有饭吃,就在家乡参加了红军,被编在红六军团17师49团卫生队。

“那时我人小,个子也小,只能给部队当通信员,每天工作就是送信。只要有信,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都要送。”李开友在部队先后担任过通信员、司号员、班长、副连长、连长、团参谋、团股长,并参加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争,还在芭蕉砣、象鼻岭、忠堡等战斗中立过功。

1935年11月,李开友随部队在桑植县刘家坪参加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走过了湖南、贵州、云南、西康(旧省名)、四川、甘肃、宁夏、陕西8省(区)。在记忆中,他最刻骨铭心的经历无疑就是爬雪山过草地了。

李开友说,过雪山时,他和其他通信员是整个部队的最后一部分,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倒在路边死去的同志。“大风一刮,有的原本埋在雪里的遗体,就露了出来。”李开友摇着头说,“当时死的人真多。”

在李开友眼里,相比爬雪山,过草地更艰险。1936年7月,他所在的部队从甘孜进入草地。草地的气候多变,有时候早上还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忽然就是一阵狂风暴雨,大家被淋得像落汤鸡,衣服没法烘干,就裹着湿衣裤走路。

“草地一望无际,看上去是一层绿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可是走进去才知道,草的下面实际上都是水,人一踩下去就陷进了水里。”李开友说,一路上大家谨慎地踩着草丛,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因为长时间泡在水草中,大多数人的脚都沤烂了。

“更要命的是草地上的水,并不是都能喝。有的水黄黄的,人喝了就会中毒。”在草地里不光是没东西吃,也没东西可以烧火。如果不下雨,还能找点干牛粪烧烧水,弄点热水喝。碰上下雨,牛粪也湿了,连热水也没得喝,大家又不敢喝生水,就只能干吃炒面。

后来,备用粮食差不多吃完了,大家只有以草根度日。由于吃野葱野草,很多战士发生中毒现象,卫生队病号大量增加,担架队的同志最辛苦,支着虚弱的身体抬着担架走,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劝他们放下自己,可他们哪里肯将战友丢下,就是拖也要拖出大草地。

日头很毒的时候,几个年长的战士一头倒在草地里就再也没有起来,大家只能告别逝去的战友,将悲痛埋在心底,继续前行。如今想来,李开友感慨万千,“长征路上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我们从未气馁,始终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支撑自己的身体,最终胜利会师。”

相关专题:活着的丰碑——老红军的长征故事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