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陈有德很怀念在长征中牺牲的战友。
老红军陈有德老照片。
个人档案
陈有德, 1919年4月出生,湖南桑植人,1934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长征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东北、湘西剿匪。建国后长期在军队工作,曾担任平江县人武部部长等职,1969年离休。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军功勋荣誉章。
华声在线记者 龙腾 实习生 欧阳旭 报道
长征故事
“老了,不中用了!”记者第一次见到老红军陈有德时,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的病房里,彼时他因一个月前睡觉时压到了右手,导致手臂骨折。在护工的帮助下,他硬要从床上坐到轮椅上,笑呵呵地招呼着记者落座。
1919年4月,陈有德出生在湖南桑植一个雇农家庭,“家里穷得可以说是上无片土,下无立足之地。”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到8岁时,祖父、父母相继去世,只剩姐弟3人相依为命。
陈有德说,为了活下去,他只能给地主家放牛,而姐姐给人去做了童养媳,弟弟则过继给他人。“给地主家做工没有任何的补贴,只给饭吃和住的地方,而且工作时间长,经常受歧视,挨打挨骂。”
“当时经济上受剥削,政治又受压迫。”回想起年少时的苦难经历,已是耄耋之年的陈有德依然感慨万千。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求得贫困百姓的解放,1934年10月,他毅然报名参加红军。
事实上,作为贺龙的老乡,陈有德早就听闻贺龙在家乡宣传红军。“他说红军是为了劳苦大众服务的,打土豪,分田地。”这让陈有德看到了希望,“而且红军部队官兵一致、上下平等,还有‘三不准’:不准打人、不准骂人、不准污蔑人。”
参加了红军,也就找到人生的方向。陈有德跟记者回忆起所在部队在长征途中三天三夜的强行军和奇险突围的战斗经历,不禁热泪沾襟。当时,他担任红六军团十六师四十六团二营营部通信班长。
“我们二营担任部队的后卫,主要负责长征的收容、掩护任务。”1936年春,部队行进到云贵高原。有一天,二营突然接到命令,为了避开前面堵截的敌人,部队调头强行军。二营由后卫变成前锋,三天三夜未休息,强奔380余里。
正当第三天黄昏部队疲惫不堪时,又突接命令:前面发现敌情,立刻投入战斗。于是部队仓促中就地构筑简易工事。刚进入阵地,装备精良的两个黔军营就发起了攻击,但两次冲锋都被红军击溃。
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天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二营还没有接到上级任何指示。10时左右,营长命令陈有德派两名通信员去和团部联系。这两个通信员大约走了300米左右,被敌人发现,一个中弹牺牲,另一个原道返回。
到这时才知道主力部队已转移,二营与他们失去联系,并且还被敌人包围了。营长谭谦陆担心全营覆灭,当即召开连长、指导员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在讨论未果不好下决心的情况下,又立即将会议扩大到排以上干部。
最后研究出的结果是:一、拂晓之前无论如何要突围;二、从右翼派一个排,偷袭敌人,掩护左翼突围;三、点燃火把,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当时,二营活动区域约0.5平方公里,仅一个山头,还有一个三四十户的小村庄,群众的房前房后都堆放着干竹、杉树皮。
此时二营只有两个连、100多号人,为了吓唬迷惑敌人,每人扎两三个长火把,每隔四五米点一个无人火把,火把点燃后围着阵地(山头)打几个圈,然后把所有火把全插在山头上,以造成坚守阵地、决一雌雄的声势。右翼佯攻排打一下,赶快撤,与左翼主力会合,迅速突围。
营长下达命令后,将5名伤员安排好带走,将战斗力较强的四连作为突击队,营长把最危险的任务留给自己,亲自带领突击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当接近敌人的包围圈时,敌人发现了他们并顽固阻击。善于夜战的二营很快就把敌人甩掉了,全营全部突围。
二营突围出来追上团主力。团长亲自带两个连接应,汇合后大家像亲人生离死别又重逢,团长营长抱头痛哭,其他官兵也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