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丰碑]老红军张生荣:强渡大渡河就是我吹的冲锋号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龙腾 实习生 欧阳旭]

老红军张生荣近照。

张生荣送别退伍老兵。

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领导祝贺张生荣生日。

人物简介

张生荣,1919年7月出生,江西于都人,1931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长征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长期在军队工作,曾担任湖南吉首军分区后勤部部长等职,1965年6月离休。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各一枚,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个人语录

“作为一名老红军战士,战争的幸存者,我常想起长征时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想起那些长眠于雪山、草地的战友们,我们应该牢记长征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华声在线记者 龙腾 实习生 欧阳旭 通讯员 刘骄男 综合报道

长征故事

“正是穷苦家庭的遭遇,激起了我的革命热情,要为穷苦人民谋利益。”如今已是98岁高龄的老红军张生荣依然很清晰地记得自己参加红军的初衷,“因为年纪小等原因,我报名三次才成功了。”

张生荣出生于江西于都一个贫困家庭。受父亲担任村里苏维埃主席的影响,9岁的他就参加了儿童团,背着自制的小木枪,在村周围各路口站岗放哨、查路条,并先后担任过班长、排长。

当时红军路过村里,12岁的张生荣就萌生了要参加红军的想法。“母亲心疼我体弱多病,不同意,到了第三次报名的时候,她不得不流着泪同意了。”1931年10月,张生荣被编入中央红军独立第3师8团,成为团长的勤务兵,后又被介绍到独立三师司令部司号排学吹号。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主力8万多人不得不离开于都,从此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彼时,15岁的张生荣也随部队出发,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长征全程。

长征初期,日夜行军作战,张生荣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甚至掉到沟里坎下,惊醒过来,爬起来又继续前进。途中,他因体弱多病,多次生病和掉队,但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每次都成功追上了大部队。

有一次,张生荣发高烧病倒了,团长让警卫员将他安置在一个村民家中。病情刚有好转,他就拒绝村民挽留,一路狂追部队而去,“部队一天走七八十里,我病了也走六十多里,遇到部队整休,终于赶上了。”

“那时的心情像走失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身边一样高兴。”张生荣感慨道。而从司号员到司号长再到司号连长,他和他的号角也见证了不少战役的胜利。当年红军17勇士强渡大渡河,就是他吹的冲锋号。

“子弹如雨一样,炮弹掉在河里,溅起10米高的水花。”如今回忆起强渡大渡河那生死攸关的场景,张生荣仍耿耿于怀,“如果红军不能顺利过大渡河,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张生荣还回忆起白求恩,“这个外国人很了不起,支持我们抗战,给他备的马,他不骑,留给伤病号;给他一名炊事员做饭,他也不要,大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白求恩葬礼时,我们全连司号员吹响了哀乐。”

如今,因为右臂在战斗中受伤,张生荣已经不能抓起号角了。作为长征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他说,“长征的胜利,正像毛主席所说的,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作为一名老红军战士,战争的幸存者,我常想起长征时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想起那些长眠于雪山、草地的战友们,我们应该牢记长征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张生荣说。

相关专题:活着的丰碑——老红军的长征故事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