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简介】通道侗族自治县

[来源:通道侗族自治县政府网站]

一、通道概况

通道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4.17万人,有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湖南省旅游强县、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重点县。

通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通道“大荒遗址”考古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通道繁衍生息。至宋崇宁元年(1102年)置罗蒙县,翌年(1103年)改名通道县。1934年12月12日,在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县溪恭城书院召开了“通道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同志“避实就虚、西进贵州”的建议,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兵,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重新崛起。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1954年5月7日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

通道生态秀美,遗存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55%,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境内有国家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地、中国四大峰林之一的万佛山,有万佛山·侗寨国家风景名胜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皇都侗文化村,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之一的龙底生态自助漂流,有国家AAA级景区芋头古侗寨和通道转兵纪念馆,还有九龙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宏门冲原始次森林、恩科亚热带沟谷雨林。通道侗族建筑技艺神奇精湛,鼓楼、寨门、风雨桥被誉为侗族建筑“三宝”,全县117座风雨桥、267座鼓楼、118座寨门、256座凉亭、92个戏台遍布各村各寨,其中芋头侗寨古建筑群等6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横岭鼓楼等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通道侗族村寨成功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通道风情浓郁,民风淳朴。侗族语言、服饰、歌舞、饮食等13个方面习俗,保存十分完整,独具特色,魅力迷人。全县有侗族芦笙、侗锦织造技艺、侗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有侗族大歌、喉路歌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市级传承人34人,有获得“田汉新剧目奖”的全国首台大型侗族原创歌舞《哆嘎哆吔》,有远赴海外演出的原生态舞蹈《咯啰打打》。通道县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唯一的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通道侗族村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堪称和谐社会“原始版本”。

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通道是湘桂黔渝文化旅游黄金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处于桂林旅游经济辐射圈内。焦柳铁路、包茂高速公路、武靖高速公路、209国道贯穿全境,县内已经形成“四纵四横”交通网络主框架,周边接邻广西桂林国际机场、贵州黎平机场、湖南芷江机场、沪昆高速铁路、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格局,南可下两广,西可进云贵,向北向东则入中原腹地,是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门户。

二、侗乡文化

通道侗族文化独特。独特的侗族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体育、合款、祭萨、习俗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民族建筑方面,以鼓楼、寨门、风雨桥最为出色,堪称侗族建筑的“三宝”;在民族服饰方面,以侗锦、侗帕、侗带最负盛名,其工艺之精湛,色彩之艳丽,图案花纹之美观,可谓巧夺天工;在民族饮食方面,侗家的腌肉鱼、腌碎骨、腌菜、油茶、苦酒等,都别具风味;在民族歌舞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民间无日不歌无不舞,流传至今的乐器多达数十种。歌和舞蹈以侗戏、琵琶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多声部合韵,曾震撼法国巴黎、名扬世界;在民族体育方面,侗乡又称为“民族体育之乡”,传统的抢花炮、射弩、高脚马、哆毽、荡秋千等已被列入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在祭萨讲款、为也等民间习俗方面,源远流长,迄今为止许多侗族村寨在举行祭祀或庆典纪念活动中,仍然保留了祭萨、讲款、为也等习俗。

三、旅游资源

通道是湖南的文物大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马田鼓楼、坪坦河风雨桥群、芋头古侗寨群),省级6处(坪坦回龙桥、横岭古楼群、阳烂寨门、播阳白衣观、锅冲兵书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县溪恭城书院),市级2处,已列入县级的7处,暂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文物达900多处,还有下乡新石器时代大荒遗址、红军小水战斗纪念碑、黎子界红军墓等等。

主要有被地理学家称赞为“天然万里长城”的100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万佛山风景区;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陇底原始次森林和100万亩松涛森林风光;有巍然屹立的独岩峰;阳洞滩瀑布;有保持侗族民族特色原汁原味的芋头侗寨古建筑群、“百里侗文化长廊”、马田鼓楼、白衣观、回龙桥、兵书阁、普修桥、小水战斗纪念碑等民族建筑群。其中,芋头侗寨古建筑群、马田鼓楼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道万佛山景区是国家AAAA景区,位于通道县临口镇境内,距县城29公里,由万佛山、将军山、神仙洞、七星山、独岩、玉带河等6个景区组成。经过数亿年的地质演化,形成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罕见的特大型丹霞地貌群。景区内山势险峻,翠峰叠起,沟谷幽深,花石奇异,“天生鹊桥”、“金龟觅食”、“神州海螺”、“仙人居”、“望夫岩”,“三十六湾森林迷宫”等自然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万佛山丹霞地貌

这里“万座丹峰拥翠环”,融峰、林、洞、水于一体,集雄、险、峻、秀于一身,一步一景,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使通道成为全省一颗“民族生态”旅游明珠。这里峰林状丹霞地貌类型丰富,其地质构造和地层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以峰、岩、洞为主体的丹霞地貌,遍布奇景异观,极具美学观赏价值。景区内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国家同类地质类型不可多得的生物研究基地;而厚重的民族文化沉淀又构成通道丹霞地貌区独具一格的特征,在我国丹霞地貌区中具有唯一性。由于这里地处山区,远离喧嚣,她宛若一颗未曾雕琢的红宝石镶嵌在幽静、原古的茫茫林海中。这里不但民风纯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丹霞赤壁与碧水绿荫相映成趣,而且,丹霞地貌各种地质类型齐全且分布集中,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科研考察、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1997年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广东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黄进考察万佛山时,留下了“通道东北万佛山,万座丹峰拥翠环;神州丹霞五百处,此山可列十名前”的诗句,是对万佛山的绝佳概括和总结。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万佛山丹霞地貌区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国家自然遗产”。

四、侗锦简介

侗锦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他那,冻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侗锦的花纹主要有花木形,如芙蓉、牡丹、月季、玫瑰等;有鸟兽形,如对凤、鸳鸯、麻雀、春燕、牛羊等;有物器形,如花桥、鼓楼、月亮、星星、水波、银钩等;还有几何图案,色彩绚丽,图案大方,结构十分精密严谨。

侗族民间收藏许多风格各异的侗锦,相互比较,这些众多的侗锦织物,要数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和广西三江所产的侗锦较为驰名,这三地的侗锦做工精细,采用对比强烈的色泽,配上绚丽多姿的各种图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邑人张应诏来到侗乡,看到如此精妙的侗锦,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至今仍在侗族地区广为流传的赞赏诗:苎幅参文秀,花技织均匀,蛮乡推髻女,亦有巧手人。

更多资料请点击: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