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简介】城步苗族自治县

[来源:城步县政府网站、百度百科]


一、城步简介

城步苗族自治县是邵阳市辖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总面积2619.76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11年)。全县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儒林镇人民北路,距省会长沙432千米,距邵阳市206千米,离桂林市210千米。

2015年,城步县辖6乡6镇。[1]

地处雪峰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汇之处,沅江支流巫水上游,地势南高北低。巫水(又名雄溪)为境内最大河流。矿藏有硫铁、锰、铅、钨、铜、辉绿岩、大理石、水晶等。名胜古迹有明代开国元勋凉国公蓝玉故里,“宝庆二府”长安营遗址,南门城楼,孔圣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白云、清风等溶洞群,沙角洞银杉群落和森林公园。

二、旅游资源

资源组合堪称完美。在26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群峰争秀、林幽水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无限美景、自古天成: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的白云湖引人入胜;曲径通幽、鬼斧神功的白云溶洞被誉为国内的“洞府奇观”;古木参天、鸟鸣花艳、禽飞走兽、流泉飞瀑的两江峡谷被誉为“东南亚第一绿色长廊”;方圆八十里大南山是中国的“第一牧场”;人间仙境十万古田;千年苗寨桃林村等景区令人神往。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湖南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一处(白云湖(十万古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金童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已规划的旅游资源有县城儒林慢乐文化休闲区、大南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白云湖休闲度假区、两江峡谷生态休闲区、罗汉洞银杉生态旅游区、十万古田高山探险区、十里长寨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七大景区。山、水、洞、树、草原等等独成体系又组合完美,既有欧美异域风光特色,又有诗画江南的妩媚恬美。

山乡民俗风味浓郁。以苗族为主的各民族在这里繁衍栖息,创造和传承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这里是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巫傩文化艺术之乡,歌舞的海洋,民俗的殿堂,有哩拉哩、贺郎歌、溜溜歌、夯土歌等39个民歌曲调。其中,以贺郎歌曲调改编的《挑担茶叶上北京》,传唱大江南北;有打泥脚、庆鼓堂,傩戏等民俗表演;有正月十五龙灯节,三月三青苗节,四月八乌饭节,六月六山歌节等众多民俗节庆;有“龙腾四海、福泽苗乡”的苗乡一绝——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吊龙;有油茶习俗、贺郎歌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当地民风剽悍,武将辈出,灿若星河。城南的大竹坪村明宋时期出三品以上武将多达40多位,朝廷将其杨氏宗祠赐匾为“杨氏官厅”,全国少见。蓝玉、杨再兴、沐英等著名的民族历史人物更如群星闪耀在璀璨历史的天空。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长征从这里经过,留下过经典名篇《老山界》,立下了“革命胜利后,在这里建设大牧场”的美好誓愿。上世纪1956年,950名热血青年响应团中青建立社会主义共青城的号召,沿着红军的足迹来到这里,战天斗地,谱写一曲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创业史壮歌,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高山牧场——南山牧场。今天,牧场被国家农业部草场中心命名“中国第一牧场”。 也是在那个年代,高山红哨是广州军区扎根山区,忠诚职守的一面旗帜,驻军代表周珍宜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并受到毛泽东同志接见。《高山红哨》的电影、话剧、故事在那个时代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三、特色文化

“城步吊龙舞”

(2009年2月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沅江支流巫水上游,是邵阳市唯一少数民族居住区,也是民族文化最活跃的地方。现辖11个乡镇,275个行政村,总面积2647.07平方公里,拥有苗、汉、侗、瑶、回、满、壮、土家、布依、高山等13个民族。总人口26万人,苗族占总人口的54.3%。

苗族人民崇尚龙舞文化,把龙作为苗族的图腾。《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有人曰苗民,有神像人首蛇身”。《孟子·腾文公》“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中国,蛇龙居之”。《墨子·非攻下》“龙生于庙,三苗亡之时哭于市”,“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舜归而言于帝,帝曰:龙(帝尧二十五子之一)可使灌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由此可见,龙是远古三苗先民“南蛮”“西戎”的统帅和精神领袖,也是苗族先民往南迁徙安居的守护神。苗族的先民把“龙神”尊崇为有呼风唤雨、主宰水陆生灵的神圣,至今已有四千八百年的历史。他们认为有“龙神”护佑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又称为舞龙灯。舞龙之俗早在唐代就盛行于苗族群众中,这里流传一首山歌:“十月里来立了冬,魏征丞相斩老龙。斩断老龙十二截,满身流血遍地红。”城步苗族每逢春节喜庆都由村寨组织舞龙活动,以龙舞迎神消灾,驱邪恶而祈平安。这是苗族人民长期在科学不发达的自然条件下一种对“五谷丰登”的期盼,寄托于龙给予“风调雨顺”的精神安慰。千百年来,苗乡的九峒四十八寨都舞龙灯,并以东、南、西、北、中五方区分龙灯的颜色和表演形式。东方村寨(白毛坪乡、兰蓉乡一带)以舞草龙(又称木龙)为主,用草木叶扎制,颜色为青色;南方村寨(汀坪乡、五团镇一带)以舞高杆龙(又称火龙)为主,颜色为红色;西方村寨(丹口镇、长安营乡一带)以舞吊龙(又称金龙)为主,颜色为蓝色;北方村寨(威溪乡一带)以舞蛇龙(又称水龙)为主,颜色为绿色;中央村寨(西岩镇、茅坪镇一带)以舞滚龙、爬龙(又称地龙、土龙)为主,颜色一般为黄色。若时逢盛大喜庆或连年丰收等节日,也有一方村寨同舞“五龙呈祥”的,但同样必须按村寨的五方五色而定,表演壮观,异彩纷呈。纵观城步苗族人民舞龙艺术,其中尤其以丹口镇下团村吊龙最有文化艺术特色。

丹口镇下团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苗族村寨。全村152户、738人、90%都是苗族。千百年来,这个村每逢春节或重大喜庆活动都要举行舞龙活动。他们扎的吊龙,做工精细,形态逼真,轻便灵活,活龙活现。每当表演舞龙时,配上气势磅薄、浑厚得体的音乐,烟雾和灯光的烘托,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心潮亦随着龙灯的起伏和舞姿忽而担惊受怕,忽而心情激动。巨龙出洞时,首先是阴森可怕,如山崩地裂,从山洞喷薄而出,速度快捷,直指云天;然后,翻身一跃,腾空摆尾,好象要把蹲伏在深山石洞中修练时的孤独和压抑一下子全释放出来。乱冲乱闯放荡不羁!刚出山洞的龙,涉世未深,经几番吞云吐雾,经受风雨雷电的考验,翻滚蜕皮,受了挫折和教训后,盘缠喘息、反思和养精蓄锐,懂得如何腾云驾雾,如何呼风唤雨,风调雨顺,护佑苍生,修心养性,造福人类。待修道圆满,炼就正果后又乘着大风大浪翻弄云雨,几经争斗,几番拼搏,终于摆脱尘世折磨,巨龙飞天!苗族群众的舞龙活动特别讲究礼节,如请龙、接龙、贺龙必须在村口、寨门、堂屋三个有代表性的方位举行仪式,由迎接方摆上供桌香案,上供三牲果品、神龙牌位,舞龙者和迎龙群众面对香案向神龙行三跪三叩之礼,然后由舞龙方致贺词,接龙方行答礼。在双方一贺一答中以苗族款词颂扬神龙、颂扬祖先,以吟诗作对赞美天时地利人和,双方互相勉励,温馨和谐,友情交融,既突出了苗族人民的礼仪道德,又展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才华。

丹口镇下团吊龙,历史悠久,祖传遗风。以苗族扎龙老艺人丁志文为代表的一代舞龙传人,他们无论从取材、扎制、造型、舞蹈、音乐等方面都很具有民族特色,既通俗又高雅,紧凑而大方,功底深厚,风格独特。整个龙舞表演过程,让观摩者赞不绝口,给人以观赏性和启发性,寓意深刻,让人留连忘返,实在是一朵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奇葩!

下团吊龙于2002年10月代表邵阳市参加了湖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获得表演特等奖;2003年2月代表邵阳市参加湖南省首届龙狮舞精英赛,并获扎制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2006年10月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组编录入苗族文艺剧目“天下城步”,并在中央十一台连续播映一周。2007年5月获“珠江啤酒杯”邵阳市首届龙狮文化艺术节(舞龙)一等奖。2010年春节,参加县“巨龙杯”新春龙灯会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湖南宣传周演出。2011年参加全国“第十届山花奖·舞龙大赛”金奖。2013年参加广西龙胜“国际龙舞”邀请赛获表演奖。

城步苗族的“吊龙舞”是非物质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她的艺术特色和表演技艺以获得中外观众的喜爱与推崇,她是苗乡的艺术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近几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民族文化发展、壮大的步伐,她已走出了苗乡,走出了湖南,走向全国,以崭新的面貌呈向全世界。

油茶习俗

(2009年2月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城步苗族称茶为“槚”(读jiǎ茶叶树的古称),称喝油茶为“茹卢贾”,与《尔雅》书中的“苦茶”的解释完全一致,说明城步苗乡油茶自后汉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城步苗族先民的居住环境山高水冷,气候严寒,蛮烟瘴气和毒蛇蚊虫横行。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只好靠多饮茶、喝浓茶抵御蛮烟瘴气,防治疾病。但过多的喝浓茶对身体反而不适。于是,他们试行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杂粮和调味品,既能预防疾病,又能充饥解渴,于是便形成“油茶”的雏形。通过漫长时间的演变,才形成今天的油茶。在长期受外地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下,这种喝油茶的古俗仍然顽强地保留至今,说明苗乡油茶具有其顽强的生命力。

苗族是最崇尚礼仪的民族,用油茶招待客人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民除了自己每天喝三次油茶外,常备有充足的油茶原料,若来了客人自己又陪宾客喝油茶,油茶成了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饮料。苗民们认为:清晨喝它可充饥解渴,晚上喝它可提精养神;炎夏喝它能消暑解热,严冬喝它能祛湿去寒;劳动前喝它可添劲耐劳,劳动中喝它可轻身松气,劳动后喝它可消除疲劳。他们在各种红白喜事、重大节庆活动中常举行油茶宴。如今,苗族民间在娶亲嫁女等喜庆活动中仍然用油茶原料作彩礼,新媳妇“回门”时,婆家必须打发一担高质量的油茶原料回娘家打油茶招待客人,让大家共同分享喜庆气氛。一些有经济头脑的苗家妇女将油茶打入广东市场,成功地开办油茶店而财源滚滚。

城步苗乡油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哪一位天才所杜撰的,它是根据苗族先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而产生的,是苗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文化创造和积累,是苗族古代茶文化的遗存。

杨家将故事

(2012年8月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楚南极边”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流传着苗族杨家将故事,它与山西“杨家将”同样英雄盖世,在苗族地区家喻户晓。

“城步苗族杨家将故事”是苗族群众根据城步当地杨姓苗族祖宗杨再思、杨再兴、杨完者、杨洪等五十多位历代苗族英雄的真实故事,经口头加工而发展演变出来的民间口头文学,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城步及周边的绥宁.新宁.靖州和广西龙胜等县市的苗族地区。

苗族杨家将故事主要讲述城步杨姓苗族历代先祖保家卫国,除暴安良,为民祈福的英雄故事,广泛流传的有《飞山峒神杨再思》《杨再兴血战小商河》《杨金花乌饭救兄长》《崇祯皇御封杨家将》等上百个传说故事。

其主要特点:一是历史的真实性,它讲述的都是当地苗族祖先从唐代到民国初期的历史故事;二是内涵的丰富性,这些故事虽然短小朴实,但充满苗民族的传奇色彩和英雄主义气概,蕴含了中华民族忠、孝、礼、义、信等道德传统;三是形式的多样性:它从口耳相传的传承形式,延伸至说唱、苗款、传奇、戏曲、年画等表演形式,几乎涉及民族民间文学所有类别。

苗族杨家将故事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比较完整生动地记述和反映了城步苗族的历史和古老文明。它是没有民族文字, 只有口头文学的城步苗族的英雄史诗,对研究城步苗族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更多介绍请点击: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府门户网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