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简介】武陵源区

[来源:武陵源区政府网站]

一、武陵概况

武陵源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是张家界核心景区。史书上称为“禹甸之灵境”、“赤县之奥区”,因其山奇水异,谷深道险,洞幽林密,鸟语花香,自古神秘莫测。

“居人共驻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武陵源,古已有之,史书上称为“禹甸之灵境”“赤县之奥区”,历史上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它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中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2′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为慈利县、桑植县和永定区所环抱,距张家界市区 32公里。总面积397.5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17.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174平方公里,发展区6.38平方公里,地表起伏很大,最高峰海拔1264.5米,最低海拔269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陵源县级行政区,现辖中湖、协合2个乡、军地坪、锣鼓塔、天子山、索溪峪4个街道,常住人口6.15万人,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

武陵源风景独特。武陵源是张家界市的核心景区,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景区以世界罕见石英砂岩峰林为主的张家界地貌闻名遐迩,以“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著称于世,被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拥有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五块金子招牌。


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从1989年到201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由2970万元增加到44.81亿元,区本级财政收入由219万元增加到4.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900万元增加到25.33亿元,一、二、三产业由16.7:5.2:78.1优化为3.8:1.6:9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4元增加到100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6250元增加到2015年的22951元。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围绕“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这一总体目标,武陵源区全力以赴加强旅游转型提质升级,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旅游精品游览线6条,形成了以核心景区、黄龙洞、宝峰湖为主的自然遗产观光游,以鹞子寨、杨家界为主的科考探险游,以魅力湘西、溪布街为主的民俗风情游的旅游产品格局。2015年,旅游规模突破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亿元,境外游客数量突破80万人次,境外客源国和地区发展到52个,特别是一次进山人数逼近400万大关,在国内同类景区中位居前列。

二、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3年末全区耕地面积2869.46公顷,占国土面积7.2%。全区共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1.36万亩,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为23.3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9%。

植物资源

境内森林覆盖率已达74.75%,并保存着两处原始次森林,为我国重要的古老孑遗生物的生长地区。境内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首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种子植物有珙桐等35种。在众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态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美誉。

境内自然植被中,维管束植物达193科、730属、1630种。其中木本植物107科、250属、700种,草本植物879种。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1属、17种;被子植物96科、286属、734种。天然林遍布景区的沟壑、峰林、坡岭;人工林以杉木为多,主要分布于森林公园,面积达1133公顷,人工马尾松林和檫树林等小块分散于各景区。

2013年末森林蓄积量达293.2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89%。植树造林1500亩,封山育林1.7万亩,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全年无森林病虫害和火灾发生。

动物资源

经调查,境内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武陵源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为300只以上。大鲵,则遍布于溪沟、泉眼和深潭之中。

武陵源现存野生动物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郑作新教授区系),东北部接鄂西北神农架,西南临黔东北梵净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位于中国西部山地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交界线左侧边缘。境内溪壑纵横,树草丰茂,水质清纯,许多区域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幽静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飞禽、走兽、鱼蛇、昆虫,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种群。据1980年中国科学院华南考察队考察,境内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2目、58科、149种。以鸟类居多,占种数的46.9%;其次为兽类,占28.9%;爬行类占16.1%;两栖类占8.1%。属国家一类保护的3种:豹、云豹、黄腹角雉;国家二类保护的25种:猕猴、短尾猴、苏门羚、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水獭、林麝、水鹿、豺、鸳鸯、鸢、雀鹰、松雀鹰、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褐翅鸦鹃、草鸮、斑头鸺鹠、短耳鸮、长耳鸮、虎纹蛙、大鲵。其中1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属湖南省级保护的有獐、毛冠鹿、红嘴相思鸟等54种。还有脆蛇蜥、丽纹蛇、鱼游蛇以及索溪峪景区野人井内通体透明的盲眼鱼等奇异动物。

三、民俗风情

武陵源风景区有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以土家族居多,占少数民族的80%以上。在漫长的繁衍、发展、承传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祖先传袭下来的部分习俗保存至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鬼谷神功

大庸古有“硬气功之乡”的美誉。20世纪八十年代初,硬气功大师赵继书随华国锋出访西欧七国,其精湛的硬气功表演倾倒了数百万观众,“大庸硬气功”从此誉满西欧。

据传,著名纵横家鬼谷子隐居天门山鬼谷洞学《易》,创造了不同于中国武林界任何派别的硬气功,民间称为“鬼谷神功”。清代中期,有云游武林高手朱茂岭,隐居三岔村芭蕉湾洞穴,潜心研究鬼谷神功,后收余道人(名余世万)为徒,传其衣钵,使之发扬光大。

梯玛神歌

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梯玛神歌渊源久远,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它深涵着音乐、文学、土语、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的宝库。它是土家族一部光辉的民族史诗,谁破解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迷。

茅古斯舞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茅古斯主要表现其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于逢年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进行。表演过程中,由一人扮演老茅古斯 ,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 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一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茅古斯舞一般要跳六个晚上,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其动作原始粗犷,滑稽有趣,是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宝贵遗产。

民间歌谣

张家界民间歌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深博大,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情歌传播最广。 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已唱出湖南,唱出国门,蜚声国际歌坛。民歌多为即兴演出,也有固定歌词。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而得名。《后汉书》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晋书乐志》认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是离不开武器的,故为古代一种战舞。巴人跟随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刘邦认为有巴渝舞之遗风;明嘉靖年间土司兵抗击倭寇,大跳摆手舞。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手舞,乘倭寇不备,大败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这种战舞逐渐演变成土家祭祀活动,各土司辖地纷纷建摆手堂。清代《永顺府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

清代“竹枝词”盛赞摆手舞场面: 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摆手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小摆手又称“社巴”。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翩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

四、旅游资源

武陵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组成的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公里。现辟有游路14条70公里,观景点560多个。九十年代以来连获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风景区四十佳”、“全国AAAA级风景名胜区”、“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等殊荣。武陵源风景优美,民族风情也十分浓郁。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习惯。到土家苗寨作客,与他们一起过“社巴节”、“四月八”、“赶秋节”或参加跳摆手舞、茅古斯无、斗牛等文娱体育活动,另有一番情趣。

现拥有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区等多顶桂冠。

1988年,国务院确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批准设立武陵源县级行政区。总面积 397 平方公里,辖六个乡镇处,人口 4.4 万,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 1991年,武陵源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金榜。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作为中国首家“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7 中国旅游年,武陵源被国家旅游局列为 35 个王牌精品旅游景点之一。 2000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 AAAA 级风景旅游区。同年,武陵源被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区”称号。 2004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2007年5月8日被评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名胜区。

天子山

天子山,与张家界、索溪峪山水相依,交臂为邻,面积六十五平方公里,主峰海拔一千二百五十六米。从这里举目远眺,武陵千山万壑尽收眼底。

天子山被誉为“秀色天下绝,山高人未识”的自然风景处女地,它有一座天桥,两口天池,三座古庙,四个天门,五处飞泉,六个洞府,七个风景区,八十四座天然观景台。它集奇、险、秀、幽、野于一体,尤以石林、云海、霞日、冬雪为其奇观。那一片片石林,千姿百态,或如刀枪剑战森立刺天,或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弥漫于山腰谷底的云雾,变幻莫测,时而涌若滚滚波涛,时而飘若缕缕游丝。朝霞中的天子山金碧辉煌似一幅油画;月光下的天子山朦胧迷离像一幅山水图;冬天的天子山是银色的世界.......还有神堂湾、御笔峰、仙女献花、点将台等众多的胜景,披着神秘的面纱,诉说着动人的故事,吸引着人们前去探幽寻胜。

更多资料请点击:武陵源区人民政府网站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