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简介】慈利县

[来源:慈利县政府网站]

一、慈利概况

慈利县隶属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慈利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7%,其中山地面积340万亩,耕地面积57.12万亩。

2013年,慈利县辖31个乡镇(包括7个土家族乡),67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70.9万人,GDP总值123.9亿元。中华英豪杜心武、无产阶级革命家袁任远、核物理学家陈能宽皆是湖南省慈利县人。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慈利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2015年,根据慈利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下辖10乡15镇。

二、人口民族

慈利县总户数24.5万户,户籍总人口70.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1.05万人,城镇人口23.95万人,城镇化水平39.23%。人口出生率为11.04‰,死亡率为5.47‰,人口自然增长率5.57‰。

慈利县是一个多民族县。自古以来就有汉族、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等17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1%。

三、名胜古迹

张家界大峡谷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大峡谷是一个新近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乱泉峡。

江垭温泉度假村是张家界第一家温泉度假村,也是湘西惟一一家仿古式半露天江垭温泉。建有20余种各具特色、各富功效的高标准露天江垭温泉池和室内江垭温泉池。江垭温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温度常年54℃左右,据专家检测,江垭温泉水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

五雷山(五雷仙山)是湖南省首批确定的重点宗教场所,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风景名胜区,它位于慈利县城东,距常张高速慈利东出口20公里处,北临石门,东依临澧,南接桃源,是东入张家界市的必经之地。五雷(仙)山,原名雷岳,海拔一千米,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

四、著名人物

杜心五(1869一1953)(清末民初武术家,晚清十大高手,自然门的创始人)即杜心武,名慎媿,清同治八年(己巳)十一月初三日,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自幼习武,是自然门高手,年轻时当过保镖,后听从老乡宋教仁、吴玉章建议到日本留学,研习农业,不久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革命生涯。抗战时期曾在国民政府任职,时常口无遮拦批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解放后担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省政协委员等职。1953年7月8日,八十四岁的杜心五在打坐时安然去世。时任中央委员的林伯渠、徐特立均发出唁电。画家徐悲鸿在唁信中称,“心五先生卓艺绝伦,令德昭著”,湖南省政协、省委统战部均送了花圈。 杜心五,家世业儒,有祖业千担田租。父杜佳珍,曾任清军都司,官居四品。一八五九年,在抗击英法联军的大沾口战斗中,力主开炮还击敌舰,并英勇率部迎战,曾光荣负伤。但因清廷腐败,终至丧权失地。都司愤而告假,长归故里,作隐君子。母康夫人,生女婉贞、玉贞,中年始生慎媿。后取五心俱媿之义,别字心五,遂以字行。心五初娶安氏,安氏三十八岁过世,后续弦陈玉兰(河北省定兴县人)。陈氏生子修嗣、修平,女玉莹(适长沙陶良鹤)、玉文(一九四二年病亡)。

两弹一星功臣——陈能宽

陈能宽,男,1923年5月生,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工程物理学家,著名核科学家。

他童年时代在江垭读完小学,要上初中,需到常德县城去。当时,城乡来往没有交通工具,全凭跋山涉水,从江垭到常德县城,要步行3天,每日走近50公里路,养成刻苦锻炼的习惯。

1939年,他逃难到沅陵,以优异成绩考上从长沙迁到沅陵的雅礼高中并获得奖学金。

1942年,因学业成绩优异,被保送进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工程系。当时全国抗战,学校逃难,唐山工程学院从华北迁到贵州平越。

因日寇入侵,学校于1944年11月又迁往四川壁山丁家凉风坳。壁山没有山,交通比较便利,交通大学的校友们十分关心母校,利用铁路和公路的方便,把一个交训所的“教学大楼”和租用的附近“民房大院”,临时办成一流大学,物质条件极简陋,而精神教育极深厚。当时的校长是顾宜

孙教授,还有著名教授罗忠忱、王钧豪、王叔海等,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也来讲过学。 1946年学校分别迁回唐山和北平。

1946年4月结婚,后被分到天津炼钢厂当化学分析员。

1947年,和妻子裴明丽同时考取有政府支持的自费留学。他在美国提供允许入学的3所大学中,挑选耶鲁大学深造。

1948年获得硕士学位。

1950年获得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学的博士学位。在著名冶金学和金相学荣誉教授C·H·Mathewson的指导下,撰写的博士论文《铝单晶体范性形变与再结晶的结构研究》,与导师共同署名发表在美国金属学报上。

1950年6月至1955年6月,担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物理冶金副研究员两年、助理教授三年。后应著名物理学家C.Zener的聘请,到西屋电器公司研究实验室任研究工程师。

1955年,从旧金山经檀香山、日本、菲律宾、香港,于12月16日抵达深圳,实现回国的愿望。

1956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研究员。他与合作者周邦新院士、刘长禄教授、王维敏等研究人员进行矽钢片的加工织构与再结晶织构的研究,并在铁硅合金中获得立方织构的形成。

1959年,他和金属所前所长李薰和龙期威等,曾提出“建立晶体缺陷和金属键统一的金属强度理论”的建议。

1960年3月,他和陶祖聪赴前苏联考察两月,与列宾捷尔院士、库尔久莫夫院士等人就金属强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交流。

1960年6月,他被中央选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从事“原子能在国防中的应用”研究,也就是一般说的“两弹”研制工作。他怀着迎接挑战的荣誉感,从此,一切“以任务为纲”,转到新的专业中。原子弹研制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科学研究工程。中国靠自力更生,组织理论、实验、设计和生产加工等各个方面的科学家,工程师专家,协同攻关,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这次东方巨响,象春雷一样,震惊世界。在新疆国家试验现场,是负责原子弹装置技术和组织工作者之一,亲眼看到蘑菇云腾空而起,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原子弹研制攻关的关键时刻,他出任四个技术委员会之一的冷试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主任委员王淦昌的领导下,他对十分重要的“聚焦元件”、“内爆”方面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工作,尽心竭力,投入较多。通过集体努力,按时达到突破关键技术的要求。

在1966年12月28日获得圆满成功的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以及后来多次核试验中,他都在国家试验现场,是核装置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从“两弹”研制到后来高新技术的探索,他觉得能够为国家献身是值得的,为此感到欣慰自豪,并留有诗句:“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在搞尖端科技的群体中间,常留传出的一句话是,“我们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篇大论文!”他曾任九院研究员、室主任、部主任、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二机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领域的首届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职副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后改称院士)。

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获得1984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5、1987年两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奖励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自1964年起他先后担任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9年9月18日他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金光闪闪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能宽重要贡献:

他,改写了中国核武器定型方法的历史,创造了有别于世界有核国家的试验方法——冷试验!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颁奖大会”。在领奖的行列里,一位儒雅端庄、神采奕奕、腰杆笔挺、步履轻捷的科学家格外引入注目。当他从江泽民同志手中接过金光闪闪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江主席不由自主地注视了他浓密而又梳理整齐的黑发,及含笑闪亮的双眸,似乎在想:真好,他居然如此年轻、精神!其实,他已是76岁高龄了。

1955年,正是他的事业和声望如旭日东升的时候,他坚决要求回国。他的同学、同事加好友,更是他学业、事业之知音的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麦登,百思而不得其解,执意挽留:“你一走,我将失去一位优秀的合作者,美国也将失去一个特殊的人才。美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这么好,你非走不可吗?新中国那样穷困!”

陈能宽说:“这些,我明白。正因为新生的祖国还那样贫困,就更需要我们去建设她。”

麦登说:“我理解,我理解。我只是感到可惜,你是个难得的人才。”,“祖国大地更广阔。生于斯长于斯,祖国更适合我的学习和发展。”

回国后不久,他就被调入研究祖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战斗行列。由金属物理学专业改行为原子弹爆轰专业。虽然这个专业对他来说还算不上一张白纸,但也十分陌生。好在“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是当年的时尚,加之“我以我血荐轩辕”早成他的信条,更有他丰厚的物理学功底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从长城脚下的爆轰试验场,到青海高原的铸弹车间,从爆轰物理研究室主任,到中国核物理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他都是披星戴月、劈风斩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在祖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浩繁而神秘的科学工程中,他带领他的爆轰队伍完成了燃爆原子能的关键工程。即核试验前的全部爆轰物理、动高压物理、中子物理、火工品及炸药的质量控制、核材料部件制造过程中与核武器可靠动作直接相关的技术工艺等等系列工程。而且,他们创造了有别于世界有核国家的试验方法——冷试验。

在祖国的第一颗氢弹更加神秘、浩繁的科学工程中,他又率队完成了结构件的动态、断裂与防护、波形调整与冲击起爆、二维影响与减弱措施等等试验的成功,以大量的数据,论证了氢弹原理方案的可行。

在祖国的导弹核武器之较原子弹、氢弹更神秘、更浩繁的科学工程中,他与他的同事们,历尽10余年的艰辛,改写了中国核武器定型方法的历史,开辟了用冷试验来定型的新途径。从70年代开始,中国核导弹从近程、中程一直到洲际导弹,都是采用这种办法来定型的,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沿线居民的绝对安全。专家们每每自豪地谈及这项技术,都无不称赞:“陈能宽功不可没!”

在空爆核弹试验中,在核爆试验方式的改进上,在核九院的建设上,在新时期高新技术的发展上等等,陈能宽都是“功不可没”!也正因此,他先后出任九院科技委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专家组的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等。他还长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

当人们由衷称赞他的辉煌业绩和崇高声誉时,他总是摇头:“惭愧,惭愧!我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赶上了个祖国需要、中央重视、大家齐心的好时代。真正值得称赞和学习的是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大多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很有造诣,世界知名。如果完全从个人选择出发,研制武器的吸引力就不一定处于首位。但他们毅然决然以身许国,把国家安全利益视为最高价值标准。他们的献身精神及对科学事业的执着,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更多资料请点击:慈利县人民政府网站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