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四川,绝处逢生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昂]

本期联盟党报 四川日报

82年前,离开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艰难而伟大的长征,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历史被视作是整个红军长征史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在红军长征途经四川的一年零八个月中,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与奇迹。9月上旬,联合采访团来到四川,沿着红军的足迹重温历史瞬间。

飞夺泸定桥

长征途中,红军多次绝处逢生,而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

时间回到1935年5月27日。那天下着大雨,红二师四团的战士们正沿着大渡河西岸一条羊肠小道往泸定桥疾行。小道的一边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一边则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稍不留意就可能坠入大渡河。

泸定桥修建于300多年前,是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由13条铁链共12164个铁环构成。一昼夜奔袭120公里后,红军战士于5月29日赶到泸定桥西岸。当时,桥面上大部分木板已被敌军拆空,敌军还在东桥头构筑了工事,并用轻重武器不停向桥西岸射击。

危急时刻,红四团从二连挑选出廖大珠等22名勇士,组成党员突击队。下午4点,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缓慢前进。勇士们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正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东桥头突然燃起大火。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一跃而起踏上桥板,直扑东桥头,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接近桥头时,对岸工事中的敌人被红军勇士的无畏气概震慑,纷纷掉头逃命。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成功夺占泸定桥,为红军摆脱险境杀开了一条血路。

老红军刘金山就是当年22名勇士之一,1999年离世,享年91岁。1930年,刘金山参加红军,经历过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重大战斗。1939年,刘金山在抗战中腹部中弹,肠子外流。被战友救下后,白求恩大夫给他做了手术,刘金山才得以生还。直至离世,刘金山体内还有一截白求恩大夫缝进去的羊肠。

征服第一座雪山

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这座山被当地人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即使是现在,吃饱穿暖翻雪山都不容易,更别提当年缺少足够的冬衣和御寒的烧酒,加上红军战士绝大部分从未经历过严寒气候,也没有翻越雪山的经验,其困难可想而知。”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馆长舒敏说。

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由陈光率领,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来到了长征途中第一座雪山——夹金山下。

当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马上寒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战士们在身体十分疲乏、衣服十分单薄、干粮很不充足的情况下,积极做好翻山的准备:用柏树皮和干竹子扎起一捆捆火把;砍来竹竿、树条做成一根根路杖;找来棕皮做背心穿在身上;用藏民们送来的干海椒作御寒食品,扔掉一些不必要的物品轻装上阵,扎紧腰带绑腿。经过休整,战士们于6月12日向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挺进。

夏日的骄阳,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却把白雪照得晶莹闪亮,晃得人睁不开眼。虽然太阳当头,山风却冷得刺骨,越往上走,积雪越深,气压越低,呼吸越困难。在冰天雪地的高山上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谁一旦躺下就会永远起不来了。红军战士们相互搀扶着前进,不让一位战友倒下。战士们的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也冻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般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有的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战友拉着下山。

当天中午,红二师四团终于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在下午与红四方面军一部在夹金山北边的山脚下突然相遇,两军意外首次会师。14日,红军中央纵队顺利越过夹金山。(记者 陈昂 整理)

相关专题:雄关漫道——党报联盟重走长征路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