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老百姓的心声——从《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走红大江南北说起

[来源:华声在线]

唱出老百姓的心声

——从《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走红大江南北说起

2016年2月2日,湖南卫视的小年夜春晚,唱响了《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这首歌。歌词讲述了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走访时,与苗族大妈石爬专亲切交流的故事,被网友们誉为“最接地气之作”。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的走红,不仅是近年来我省文艺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我省文艺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紧扣百姓所喜、所需、所愿,说老百姓想说的话、“唱”老百姓爱听的“歌”、做老百姓盼做的事的一个生动注解。

力接地气:说老百姓想说的话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能火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接地气,抓住了感人的细节。文艺家们普遍反映,只有真正和老百姓坐在一条凳子上拉家常,才能体会那种泥土的芬芳;只有去倾听最基层最质朴的声音,才能写出最绚丽的作品。

为此,我省大力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接地气”。积极组织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广大专业文艺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了解社情民意,汲取创作灵感,拉近了文艺与生活的距离。

2015年,全省新建32个基层文艺创作基地,组织艺术名家下基层巡演200余场,组织1500多名文艺家开展采风活动41次,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6.4万人次。文化像一缕清风,在人们的生活中泛起了阵阵涟漪。

与此同时,我省引导文艺管理和文艺批评要“冒热气”。大力加强文艺阵地管理,针对评奖过多过滥、豪华铺张办晚会等不良现象,研究起草全省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让群众的关切得到及时回应。着力引导媒体更鲜活地做好文艺宣传,如在《湖南日报》开辟系列报道《春天的交响——文艺湘军创新录》,对湖南文艺的新形势、新亮点、新故事进行全面推介,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

我省还积极创新和改进文艺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专家评价、群众评价和市场检验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引导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紧扣民众心弦、引发民众共鸣。比如,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创新性地安排观众担任部分剧目评委,选出咱们老百姓最想看、最爱听的节目,真正做到了把文艺还给生活、还给社会、还给群众。

贴近民心:唱老百姓爱听的歌

在《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中,苗族乡亲用最直白的语言、最深情的旋律表达了他们最质朴的感情,唱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幸福笑脸,唱出了他们发自内心对党的真诚赞许。这首歌之所以会被广为传唱,答案就是它贴近了民心、切合了民意。

近年来,我省为了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百姓欢迎的文艺作品,一方面,精耕细作抓好组织规划。比如湖南红色题材和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为了深耕好这片文艺的“沃土”,省委、省政府协调全省文艺生产单位,精心规划和论证了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文艺创作题材,确定了54个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项目。同时,多次召开小说、戏剧、电影等创作推进会,并对各门类重点项目及时追踪、协调跟进。

另一方面,精益求精抓好文艺创作。着力在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位上下功夫,推出了一批老百姓“喜欢看、愿意读”的文艺作品。如近年推出的小说《爱历元年》《活着之上》,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青春激荡的岁月》,电视剧《长沙保卫战》《最后一战》,动画片《翻开这一页》《渊子崖保卫战》,戏剧《月亮粑粑》《耀邦轶事》,电视文艺节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一批优秀作品,赢得百姓纷纷“点赞”。

顺应民需:做老百姓盼做的事

“你把我的事装进你心里。拉家常,细叮咛,一句精准扶贫暖透我心里。”一句朴素的歌词,唱出了百姓的温暖感受,更唱出了百姓对小康生活的期待。“文化也小康,才算真小康。”近年来,我省以实现文化小康为目标,坚持把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心上、摆在案头,变“我们做什么、百姓看什么”为“百姓要什么,我们做什么”,极大地改变了过去文化建设“冷热不均”、文化服务“饱饿不匀”、文化节目“菜不对味”等现象。

举措一:给文化扶贫“架好梯子”。文化扶贫,政策先行。我们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定下发了专门文件,出台了实施标准,建立健全了沟通协调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我省40个贫困县的688个村将在近两年内完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目前第一批400个示范点均已完成选址规划,并陆续启动了项目建设。

举措二:为文化惠民“铺好路子”。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电子阅览室、Wi-Fi覆盖……如今,在我省城乡各地,越来越多的百姓告别了麻将、酒桌,过上了恬静雅趣的生活。这些细微可喜的变化与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文化惠民”政策密不可分。

我们积极改善文艺院团下基层的演出条件,打造“永不落幕”的艺术舞台,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视听盛宴。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2015年,全省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50多万场,40个县(市、区)13508个村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新建炎陵等7个县级电影院,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继续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省美术馆建设、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搬迁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公共文化项目建好用好。

举措三: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搭好台子”。过去,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都是“观众”,“台上唱得热闹,台下坐得冷清”。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我们变思路、想法子,让群众既当“观众”,又当“主角”。例如,着力打造“欢乐潇湘”“雅韵三湘”“四海同春”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搭建了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平台,赢得社会各界普遍赞誉。据统计,仅2015年的“欢乐潇湘”群众美术书法摄影活动,就吸引全省共8.7万人参与创作,巡回展览504场。同时,各市州也不断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节会活动,如通道“大戊梁歌会”、城步“六月六”山歌节、吉首鼓文化节等,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产生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今后,我省文艺工作者将继续像“秤砣一样沉入水底”,像“钉子一样钉进木头”,创作出更多有湘味、有温度的扛鼎之作,让文艺的芳华永远为湖湘人民绽放。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吴良琴 指导: 舒隽)

链接

“十三五”湖南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将湖湘文化与时代精神、外来文明成果有机融合,增强湖南文化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为了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湖南将从六个方面努力:一是努力保障基本文化服务,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二是全力打造文化精品,强化人才培养;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实施文化生态整体保护;四是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国际化产业基地;五是构筑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文化消费;六是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

(新闻来源:湖南日报)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