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农业示范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来源:华声在线]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湖南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六)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全国种粮大户”阳岳球新购的无人驾驶植保机,在做飞行及生物农药喷洒测试。

(资料图片)

徐亚平 易送君 摄影报道



岳阳市委宣传部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委课题组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是以爱国诗人屈原命名的热土。区域面积210多平方公里,汨罗江、湘江、洞庭湖“两江一湖”交汇,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秀丽,江湖美景独特。近年来,屈原管理区确立了“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取得初步成效: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是湖南省优质生猪产业建设重点县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场、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湖南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重点示范县区、长株潭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湖南省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

1. 农业现代化是大势所趋

从国际农业发展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均以现代机械替代手工劳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经营和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与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及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为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从国内农业发展历史来看,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快速发展,不仅使我国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解决好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迫切要求现代农业的崛起。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农业同样要求从实现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变,完成传统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积聚人才、科技、资金、文化、资源等经济增长新要素,实现农业发展新常态。

湖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2.8%,居全国第一位。据有关部门测算,湖南3800万亩中低产田若改造60%即可增产粮食46亿斤,1500多万亩单季稻种植面积中500万亩适应种植双季稻的改种可增产粮食40亿斤以上,因此如果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湖南粮食产量的增收潜力仍然相当巨大。

就屈原管理区而言,作为由农垦体制改制而成的管理区,其创建之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较为完善,土地平整,利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所以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屈原管理区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色。2010年8月,屈原管理区获批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岳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五年来,区委区管委坚持以两型引领、四化驱动、创新带动为指导思想,按照强化粮食生产核心区,提升养殖产业优势区,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区,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思路,围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目标要求,着力实现了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和引领示范能力的大幅度提升。2015年3月,国家公布2014年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水平测评结果显示,屈原管理区在全国28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排名第18位、湖南省第1位。2015年4月,农业部在湖南组织召开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暨水稻生产绿色攻关模式现场会,将屈原管理区作为唯一观摩现场,农业部专家表示:“屈原现代农业是国家级水平”。

2. 探索成果全面开花

近几年,屈原管理区上下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难得机遇,立足粮食主导产业,集聚优化生产要素,加快科技运用步伐,健全完善经营体系,大幅度提升了农业整体效益,从五个方面有力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一、农业格局规模化提升了农业效益

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屈原管理区高产稳产标准化农田建设面积已经达到10.4万亩,初步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喧”。建成了一个农业科技园区、10万亩高产水稻种植基地、3000亩旅游观光大棚采摘基地、3000亩药食两用植物组培基地、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万亩黄茶种植基地。

实现主产业规模经营。围绕粮食、生猪两大板块,以培育种养大户,建立土地交易平台和农业创业贷款政府贴息,有效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粮食生产方面,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2个,注册资金4.3亿元,入社农户1.1万户,农户入社率84.6%,合作社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全区种粮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植户达1234户,千亩以上7户,1万亩以上1户;土地流转面积近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2.7%。畜禽水产养殖方面成立了各类专业协会10多个,入会农户达1000多户。生猪生产发展了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173个,规模养殖率达92.1%;推广了“龙头企业+家庭养殖场”经营模式,32家养殖场(户)与温氏、广安、海达公司进行合作经营;完成了沿湘江23家规模畜禽养殖户的退养工作;年处理粪污3万吨,日处理病死动物1.5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厂和病死动物处理中心的建成投产,全区规模猪场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超过90%,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依托优良的农业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目前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有11万亩、养殖户3270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193户,并带动邻近县市农户3.7万户,形成了优质稻生产基地+优质稻订单生产→优质米加工基地,种猪→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特种水产苗种场→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特种水产品加工厂三条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把企业办到田间地头,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窄、价格卖得低、利润留不住等问题,拓展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

建立现代农业融资平台。资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屈原管理区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推动银农、银企合作,成功争取农行、工行、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到2014年底农业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亿元以上。2014年仅合作社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总额就在2000万元以上,有效缓解了农民的资金不足。相继在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引进农业保险机制,较好解决了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后顾之忧。

二、农业装备现代化提高了农业效率

大力实施机械化。屈原管理区将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早、晚稻机插秧面积10万亩;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从工厂化育秧到机耕、机插、机收、机烘、机加工一条龙机械化操作。2014年全区农民(合作社)已拥有现代农业机械1986台套,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3.8%,机耕、机收、机运率均达100%,居全省县市区首位。

大力实施信息化。养殖业实现自动喂料、自动饮水、水帘降温、畜禽舍空调、电视监控等自动化和信息化;建成国家新农村农业物联网建设项目,在4个乡镇、5个大型示范农业基地安装水文、土壤、气候等监控监测设备,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

大力实施标准化。先后制定养殖业标准68个、种植业标准36个、饲料生产标准545个、水产养殖标准3个、水产专利7项,通过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猪养殖企业,推广到全区各生产领域和1.3万农户,全区标准化种养业水平大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目前,全区有6个公司、7个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个产品实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3. 农业技术高新化开发了农业潜能

主动与重点农业科研院校(所)加强合作。屈原管理区先后建立湖南农科院农业研发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正虹院士工作站、隆平高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中国林科院、湖南省林科院、湖南农业大学海泰博农生物基因组培试验室。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平台1家、市级平台2家。

加强高新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0多个,获得14项科技成果,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的研究、转化和应用。

大力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仅水稻种植和生猪养殖就先后引进超级稻良种、测土配方施肥、宽窄行栽培、水稻工厂化育秧、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生物养猪零排放、沼气肥、沼气发电、生猪人工授精等新技术50多项。

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每年组织农民分批分次进行科技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年达1200多人次,拿到专业培训合格证的年达1000人次;鼓励农民参加农大、农广大的农学专业、畜牧专业学习,拿到专业培训合格证的农民每年达200多人次。

4.农旅融合景观化加快了产业融合

转变理念。通过实地参观院校学习及请专家来区授课的方式,将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植根于干部和基层骨干农民的脑海,加速了现代农业理念转变。

示范先行。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突出发展与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休闲、体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突出发展与本地文化相关的旅游景点。当前,屈原管理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每个乡镇都建成了一个集中20栋住房以上的建房示范点;惠众生态农庄、千秋明昊山庄投入运营;来惠众生态农庄大棚进行采摘的游客平均每天客流量达2000人次,有效地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投资3亿元的凤凰山屈子文化旅游项目和屈子庙项目已开工建设。

5. 城乡发展一体化营造出良好环境

城乡产业共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统筹城乡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互动、工农互动,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屈原管理区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目前,推山咀航运物流园区和黄金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规划已经启动,中农联成项目已正式开工;天下洞庭5万吨仓容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启动建设;鑫源新材料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保温FR材料项目已投入正式生产,成为中南大学产学研基地;年处理粪污3万吨、日处理病死动物1.5吨、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富丰“世纪田王”缓释肥料项目正进行试生产。同时,以乡、村为主导,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大力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形成了高效种养业和农村服务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城乡基础共建。屈原管理区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了“两手抓”:一手抓城区基础建设。投入资金2亿元,先后完成了五条主街道提质改造工程建设,启动了城区道路拉伸、主干道临街立面改造等工程建设;一手抓农村基础建设。涉及16个村、25台配电变压器台区的农网改造项目正在实施,涉及16015户的集抄改造建设项目基本完成,35KV河市变电站增容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硬化村级公路347公里,道路通达率达100%。

城乡环境共创。统筹城乡环境是统筹城乡发展重要的切入点和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创建清洁舒适、整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屈原管理区启动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改善了城乡面貌。实行治安巡逻网络、矛盾调处网络、打击整治网络“三网”全覆盖,依法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城乡服务共享。全面启动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办幼儿园教学网络。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全区已建设乡镇卫生院3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39个,推进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搭建了广场文化艺术节、民间戏曲艺术节、送文化下乡等文化艺术平台,全年累计送文艺演出下乡32场次。建好全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继续发挥好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积极作用,全区城乡登记失业率为2.8%。巩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成果,实行统一管理服务、统一缴费标准、统一保障待遇。

6. 获取的宝贵经验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也是屈原融入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当前,湖南省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屈原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的经验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不断更新农业发展理念是前提。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而且还是提高城市经济承载能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载体。屈原管理区摒弃传统“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想观念,用工业的理念和农旅融合发展的理念经营农业,按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要求重新定位农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展农业,努力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大力提升产业产品层次是基础。屈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做法就是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稳步发展水稻、饲料、生猪、茶叶、大棚蔬菜、药食两用植物组培、生态养殖、农旅等特色产业,不断加快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动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

扎实推进科技兴农是关键。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支撑。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提升农产品经济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屈原管理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延伸区校合作,推广村会协作、企社协作,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走上了科技兴农之路。

加快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保障。包括合作组织的引导、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基地的辐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农民。屈原管理区通过组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了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促进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屈原管理区突出抓好了上市公司正虹科技、海泰博农、惠众粮油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形成了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农村经济、用工业化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格局。还建立了粮食高产种植基地、药食双用植物组培基地、农庄大棚采摘基地、黄茶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通过基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提高了特色产业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源:湖南日报)

相关专题: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湖南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