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
益阳之得名,据东汉时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清人周树荣有“益阳赋”云:“益水所经,水北曰阳,县以此名。”看来,经流益阳之大江资水,古或为益水。街市在江北向,故称益阳。有趣的是,益阳的名字,几千年来无论辖地怎么变异频繁,它一直没有改易过名称,这在我国地名中是比较少见的。
南县 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长江南岸湖北石首县属藕池江堤溃决,大量泥沙淤积。在藕池口以南大片湖面形成长宽五六十里的淤洲,附近居民称之为 “南洲”。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经清政府批准,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在乌嘴正式成立。两年后厅址迁至九都新署。1912年,南洲直隶厅改称南洲县,次年改南县相沿至今。
桃江 1952年自益阳县析置桃江县,以境内桃花江得名。
安化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平定“梅山蛮”,自益阳县析置安化县,取“民安德化”之义命县。
沅江 以沅江在县境内汇入洞庭湖得名。
郴州市
郴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桂阳县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刻纹骨椎表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郴州一带就有原始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郴”字独属郴州,最早见于秦朝,为篆体“郴”,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郴”字见之于史传,是汉代司马迁所写《史记》,其中记载(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从此,“郴”字赫然纸上,脍炙人口。郴州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
资兴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析郴县置资兴县;取“资源丰富、兴旺发达”之意。
桂阳 以县境位于桂岭之南得名,但今天的桂阳县已经发生地域转移。
宜章 因境内有大章、小章2水,故称义章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讳,改名宜章,沿用至今。
永兴 宋熙宁六年(1073年)以“永世兴旺”之意定名永兴县,沿袭至今。
嘉禾 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敖耕,以其地为禾仓,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置县后,因名嘉禾。
临武 战国时为楚国军事驻地临邑。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置临武县。
汝城 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南边境地,设汝邑。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年)置汝城县。
桂东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自桂阳县(今汝城县等地)东部置县,因而得名。
安仁 安仁县宋乾德三年(965年)建县,县名取“安抚仁义”之意。
永州市
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永州以潇湘二水汇流,以“二水”合为“永”字,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永州。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
祁阳 三国吴时始置县,以县治位于祁山之南得名。
东安 也是在镇压当地“蛮夷”后以“东部安宁”之意命名。
双牌 1969年12月,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建立双牌县,以境内双牌水库得名。双牌,古名“泷(shang)泊”转音。
道县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营道县为道州。道,史载“有蛮夷曰道”。
江永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以境内永明岭定县名为永明县。1955年改江永县。
宁远 宋乾德二年(964),以“远方安宁”之意改延熹县为宁远县,沿袭至今。
蓝山 唐天宝初以县城“踞万山间”,“四时苍碧如蓝”,遂改名为蓝山。
新田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县置县,其时境设军屯新田营,故名新田。
江华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冯乘县置江华县,以治所设“阳华岩之江南”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