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洞庭——聚焦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
岳阳篇(三)
水墨丹青看岳阳
文化为旅游注入生命力
4月7日,岳阳县张谷英镇,不少游客来到张谷英古村踏青游玩。 记者 童迪 摄
伴随大江大湖经济时代的来临,岳阳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既要成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成为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又要努力建设成中国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湖名城。岳阳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在文物、古村落保护与旅游相结合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而旅游+文化,这样才有生命力,才有灵魂。■记者 吴岱霞
文化之旅
●忧乐文化
岳阳市有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忧乐文化;有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屈原在汨罗江悲壮一跃,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无限感慨,现在的屈子文化产业园成为岳阳旅游的响亮名片。
●红色文化
岳阳市平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任弼时是骆驼精神的典型代表,正因为如此,岳阳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孝友文化
以张谷英为代表的“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孝友文化,这是岳阳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岳阳人传承坚守。
●爱情文化
岳阳的君山岛是一座天然“心形”爱情岛,流传着柳毅传书、二妃殉夫、斑竹滴泪等动人的爱情故事,中国十大爱情故事人物评选暨颁奖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生态文化
岳阳有山有水,怀抱八百里洞庭,坐拥一批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生态城市。
古村:张谷英村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本
张谷英村,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会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以其始迁祖张谷英命名,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之称。这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样本。
记者从张谷英村的正门“当大门”走进去,大门里的坪上有两口大塘,分列左右。它们既寓意龙的两只眼睛,又可用来防火。村内建筑的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镶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兽之类,栩栩如生。各家各户由巷道连接,巷道两旁由青砖垒墙,高达10余米。墙高且厚,宜于防火,称为封火墙。张谷英村里像这样的巷道一共有60条,它们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最长的巷道有153米,所有的巷道加在一起,总长度达1459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
村外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溪畔有一条走廊,建于清顺治十二年,是连接江西和岳州的古驿道。溪上大小石桥47座,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记者一行到达前正好下过雨,此时溪水浑浊但林中的井水依然清澈。村民自毫地告诉记者,这正是张谷英村的神奇之处。
古镇:聂市古镇
“万里茶道”湖南段的重要节点
临湘市聂市镇位于湖南省东北部,聂市河从镇中穿流而过注入黄盖湖,从黄盖湖能到达长江,过去商船从这里能直达汉口。如今的聂市镇连接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聂市自唐宋以来即盛产茶叶,久负砖茶制作盛名。经过考古工作者考证:聂市既是茶马古道南方起点之一,又是“中俄万里茶路”湖南段的重要节点。
记者一行走进聂市老街,店铺鳞次栉比,可以感受到当年茶业的繁荣、商业的兴旺对民居和街道铺设的影响。聂市老街上的老建筑呈现出“前店后宅”式格局。
据介绍, 清初,中俄两国开通了堪称“世纪动脉”的“万里茶道”,精于商海的晋商,抢抓“万里茶道”商机捷足先登,来到交通便捷、茶源充足的临湘聂市与当地茶商合作。
晋商将聂市茶就地加工成砖茶后,以鸡公车推至近在咫尺的聂市河边,由土地巷、康公庙等6个大码头下到聂市河装船,经黄盖湖入长江,到汉口集中后,溯汉水至樊城,而后舍舟登陆,改用骡马驮运,经河南唐河,过晋城,至张家口,或从晋北入内蒙古归化,再由旅蒙茶商用驼队在茫茫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俄商们再将砖茶贩运至遥远的圣彼得堡、莫斯科乃至欧州多国。至此,悠悠万里茶道上,聂市当之无愧为重要节点。
如今,一座现代化的茶厂矗立在聂市古镇旁,青砖茶和古镇一起焕发着勃勃生机。
记者在现场
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和谐共处
记者走进张谷英村张姓第19代孙、58岁的张定旺的家,发现他家外观上保留着古建筑的原有特点,屋内却是瓷砖地面,天花吊顶,光线明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张定旺告诉记者,这是他去年花十万元重新装修的老屋,房屋外观的维护由政府出钱。记者了解到,虽然他在村外也建起了现代化的小楼,但他更愿意住在村子里,这里有老朋友可以时常串串门,黄金周、双休日游客多,他更要照看生意。
岳阳县旅游局局长陈俊介绍,去年年底张谷英村连接京港澳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修通之后,来张谷英村的游客增长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