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在法国古城买下一栋楼 打造走向世界的窗口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张志初]

有一扇窗

在蒙达尔纪

 

 


法国蒙达尔纪雷蒙特列街15号。 通讯员 摄

张志初

在距法国巴黎百公里外,有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叫蒙达尔纪。这里风景秀丽,风情雅致。坐落在雷蒙特列街15号的这幢古朴建筑,就是当年蔡和森、向警予、邓小平、李维汉等革命先驱勤工俭学的寓所。

鉴于当年这幢寓居住的大多是湖南籍的革命青年,2014年年底,省里决定购买这幢有故事、有温度的寓所,将其作为湖南走向世界的窗口来打造,建成一个小型博物馆。

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与其说,这是一幢三层共200多平方米的古朴民宅,不如说,这是一段历史,是一段挥之不去的红色印记。

今年3月,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嘱托,我们奔赴蒙达尔纪实地对接,推动寓所加固改造和陈列布展。在法中友协的支持下,一连4天,我们3次与当地行政署长、市长和中央大区官员洽谈,两次拜会寓所邻里代表,多次现场商讨施工方案。可以感受得到,这幢古老的建筑已渐渐苏醒,她穿越时空的窗口魅力将随之展露。

这是一扇历史之窗。100年前,挽救民族危亡的新思潮澎湃于湘江两岸。一批批湖南青年投身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万里之遥的马赛、巴黎,直至里昂、蒙达尔纪等地,都有湖南先进青年的身影,勤以做工,俭以求学,探求真理,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年,青年志士们在这里寻到一把掀起中国革命风暴的钥匙。此刻,我们行走在赫然如昔的蒙达尔纪火车站广场(现已命名为邓小平广场),追寻红色足迹,仿佛看到寓所内“向蔡同盟”奋笔疾书,仿佛听到公园聚会上“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豪情呐喊。

这是一扇文化之窗。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年,蔡和森在蒙达尔纪发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呼声,展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今天,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人,将在这里展示湖湘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唤醒历史记忆。按照法方的惯例,此类项目从建筑师递交报建文书到政府完成审核,至少需要半年,而我们只用了一周时间,法方就批准动工了。对于“中国湖南速度”,当地媒体不禁把“神奇”二字写进了新闻标题,卢瓦亥省行政署长保尔·拉维勒在办公室开启香槟,为共同打造蒙达尔纪的“湖南文化之窗”干杯。

这是一扇友谊之窗。100年前,法国人民对中国旅法青年给予了热情帮助,蒙达尔纪这座当时只有几万人口的小镇,居然接纳了300多名中国留学生,播下了中法友谊的种子,学校校长的儿子带着蔡畅等中国学生寻找大米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这种友谊,如同湘江和塞纳河水,一直在静静流淌。21世纪,湖南省与中央大区互结友好,蒙达尔纪已成为中国游客赴法国寻找记忆的精选之地。中国酝酿已久,欧洲期盼多时,湖南捷足先登,中法友谊正在持续升温。

这是一扇开放之窗。为“睁眼看世界”而旅法的湖南青年,是开放的肇始。旅法勤工俭学寓所,就像一扇敞开的窗,既能让国人见证革命先驱探求真理、开辟道路的理想信念,又会让友人近距离看到湖南最美的风景、最旺的活力和无限的商机。在蒙达尔纪打开这扇开放之窗,不仅是向人们再现一段峥嵘岁月,也是告诉世界一个客观事实:湖南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一个对外开放新时代的到来!

今天,擦亮这扇窗,我们播种的是希望;

明日,透过这扇窗,我们实现的是梦想!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链接】

蒙达尔纪

蒙达尔纪是巴黎南面百公里外有近千年历史的一座小城。风景秀丽,建筑古朴美观,绿树鲜花环绕,恬静而充满诗意。12世纪,加佩王朝在这里建造王家城堡,几百年里不断扩建。15世纪,英法激战,蒙达尔纪人面对外敌入侵奋起反抗,成功保卫家园,获得“英雄城市”的称号,法国国王查理五世专门下令豁免税收,以示嘉奖。这里产生过法国大革命领袖之一米哈博、近代环保之父荷内杜蒙等杰出人物。

20世纪20年代,这里热情接纳了数百名前来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他们之中有邓小平、李富春、陈毅、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王若飞、李维汉、蔡畅、何长工等。近百年过去,蒙达尔纪人没有忘记中国青年在此勤工俭学的历史。中国青年当年学习生活过的旧址被开辟成“伟大的足迹”参观线路,各处旧址前都立起中法双语纪念牌,图文并茂地讲述发生在这方土地上的中国故事。

蒙达尔纪的中国印迹很多。邓小平、王若飞等200位中国青年曾工作过的“玉青松”橡胶厂,蔡和森、向警予召集留法学生会全体会议、在中国青年在法勤工俭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杜吉公园,蔡和森、陈毅就读的男子公学,蔡畅、向警予等女革命家曾经就读的杉松女校,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起人之一李石曾的旧居,李维汉、李富春居住的寓所等,都树有中法文纪念牌和铭牌,甚至邓小平当年以“邓希贤”名字登记的打工卡、警察局内警方对这位革命者的“不良记录”等都仍然保存完好。

相关专题:湘里事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