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碑之母"知何处 或在衡岳水云间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上图:岳麓山禹碑。李国斌 摄

隐真坪边,有一条小溪名石龙涧,还有一条小溪叫杨柳溪,两条小溪在新桥湾会合后成为禹溪。云峰寺旁有一座康熙年间僧人修的桥,上面“禹溪”二字隐约可见。除此以外,隐真坪附近再没有什么小溪。看来,何致所谓“复渡一二小涧”就是石龙涧和杨柳溪了。

接下来,是走水绕石坛。村民曾带他们溯石龙涧上走5公里,未果。杨柳溪也没有。隔日,再次从隐真坪出发,往下游进入禹溪考察。在离隐真坪约一公里多的大圮冲,发现了传说中的“水绕石坛”。据当地村民介绍,1958年上游修水库前,一股水绕过巨石前,后逐渐消失。王大成起房子后,屋下还留有一条内沟,墙角边还能看到石砌水道。

巨石边就是禹溪,溪旁以前有石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谭家山煤矿采石将石头采光了解,采石留下的痕迹还历历在目。如此说来,确实位于“壁间”。

根据文献记载与现场考察结果,禹碑遗址就被圈定在这块小小的范围内。

同年,在湖南省文物局主持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上,“禹王碑遗址”被通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起初评审委员会的多数专家并不认同,谢武经将考察详情、发现的证据反复向专家说明,最终获得通过。2011年,省政府正式公布“禹王碑遗址”为湖南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巨石重见天日,它就是禹碑的“母碑”吗

2015年,在当地政府推动下,王大成搬迁新家,砌在墙中的石头重见天日。

谢武经赶去一看,瞬间眼前一亮。石头腰围约10米,有一个巨大如碑的平面。经测量,该平面最高达3.2米,最宽达2.7米。

谢武经坦言:“以前最担心三点:碑体被彻底破坏,面目全非;碑体没有平面,无法形成碑状;碑体平面不够大,容不下岳麓山禹碑的碑文。”

为解决担心的问题,2015年9月19日,他专门上岳麓山丈量禹碑,结果是:高约1.8米,宽约1.4米。衡山禹碑“母碑”的碑面容纳岳麓山禹碑的碑面绰绰有余。

尽管石头上没有文字,但谢武经仍认为那就是禹碑“母碑”,理由有三:“一是该石块有一个巨大如碑的平面,尺寸比岳麓山的禹碑稍大;二是明嘉靖年间大儒湛若水见到衡山禹碑时已经风化严重,‘仅能辨其一二字’,如今近500年过去,没有字也正常;三是在王代桃家发现的两张拓片,说明巨石上原来是有文字的,且王代桃拓的字与岳麓山禹碑上的字大小相当。”

不过,谢武经的观点目前还只是一家之说,要得到文史界的认可,尚需时日。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