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碑之母"知何处 或在衡岳水云间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上图:被认为是禹碑原碑的石块,因村民修房子被劈开。谢武经 摄

2、岳麓山禹碑文末和《游宦纪闻》中的线索

清明过后,长沙岳麓山已是郁郁葱葱。

离山顶电视塔不远,有一座小石亭。被铁栅栏封闭的亭内,就是静卧在此近千年的禹碑。不时有路人停下来,探究一番。1956年,此处禹碑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载,禹碑最初发现于南岳衡山岣嵝峰。岳麓山禹碑系宋代嘉定年间,学者何致从南岳衡山岣嵝峰摹刻而来。因衡山至今未发现史传的禹碑母碑,故岳麓山禹碑成最古老的禹碑蓝本。

岳麓山禹碑高1.84米、宽1.4米,碑文9行,共77个字,每字高约16厘米。碑文造型奇古,形如蝌蚪。

10余年前,谢武经还未退休时,就开始关注禹碑。

旷光辉和童文杰认为王大成家里的巨石是禹碑“母碑”后,2006年,童文杰找到谢武经,邀请他前往衡山考察。经过实地考察,谢武经觉得他们所言有一定道理,他建议衡山县先将之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然后争取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当时大多数专家对所谓的禹碑“母碑”并不认可。于是,谢武经退而求其次,先证实禹碑原碑遗址,即圈定禹碑原碑范围,至于是不是原碑,留待下一步研究。

怎么论证禹碑原碑遗址?谢武经说,岳麓山禹碑文末有“右帝禹刻南岳碧云峰壁间水绕石坛之上,何致子一以论事去国寻幽得之,众谓虞夏之书,刊之于此,详记在山下”。与何致同时代的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记载:“过隐真屏(通“坪”),复渡一二小涧,攀萝扪葛至碑所”。这为寻找禹碑遗址提供了完整的线索:先找碧云峰,再找隐真坪,确定一二小涧,然后在隐真坪周围水系寻找石壁下水绕石坛的地理环境。

3、钻山林、探水道,换来禹王碑遗址成“省保”

2010年,谢武经3次到衡山县,与当地文物部门的人一道,钻山林、探水道,寻找禹碑遗址。

先上碧云峰。碧云峰是南岳72峰之一,但现在南岳72峰的位置已变化。巧的是,上世纪80年代,衡阳市博物馆从当地一位农民手中购得一幅崇祯年间萧云从画的《南岳七十二峰图》,画中72峰位置和何致当年参考的《岳山图》一致。谢武经根据这幅画,确定碧云峰就在今衡山县云峰村一带。村里曾有一座云峰寺,已废弃。

再去隐真坪。在碧云峰山下,他们询问村民,得到答复说:“你们站的这个地方就是隐真坪,过去这里还有个隐真寺。”隐真寺遗址墙基仍在,一块大石上的“佛”字还很清晰。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